浙江在线09月24日讯
“高度关注经济、社会形势反映到司法层面的变化发展态势,紧紧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心,抓好能动司法、和谐司法、民本司法和协同司法;紧紧围绕公正高效廉洁审判的工作要务,抓好规范司法、阳光司法、廉洁司法和基层司法。”近四年来,“八项司法”的精髓已深入人心,成为浙江法官共识。
自2009年初在浙江全省法院院长会上提出,“八项司法”不胫而走,从院长到法官,从法官到社会各界群体,实践和反响一路并行,在浙江经济社会和法院自身科学发展历程中唱响法治进行曲。
能动、民本、和谐、协同司法,
服务浙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保增长”,于无声处挽狂澜
8月7日,一建筑公司金总特地赶到衢江法院廿里法庭致谢, 495万多元的工程款全部拿齐,“一纸调解书盘活两企业”的司法故事圆满谢幕。
建筑公司因承建浙江某科技公司厂房,被拖欠工程款而对簿公堂。承办法官首先考察对两家企业的生死存留进行风险评估,追加本案的“重要角色”银行为第三人到庭参加调解,考虑到被告科技含量高,有良好市场前景,银行表态继续追加贷款。分期付款协议达成,有了资金,两家企业从“冬眠”中苏醒。
在尊重司法自身规律的前提下,运用司法职能服务大局,努力实现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能动司法成为“八项司法”第一项,以其独特的形式参与到了抗击危机、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行列,并广泛展现出了其职能作用的特殊魅力。
早在2008年3月底,浙江高院党组在审阅首季度司法统计数据时注意到其间隐含的经济发展动向,立即部署全省法院院长蹲点调研,及时形成专题报告报送给省委并就加强困难企业涉案纠纷提出司法应对措施,要求各级法院积极协同当地党政部门,有效应对企业资金链断裂、停工、倒闭、逃匿,而引发的欠薪、失业、破产等涉案纠纷,依法全力保障困难企业的有效生产力、职工的权益生计和社会大局的稳定。针对浙江民间借贷中企业深度介入且具有很强生产经营型借贷等特征,首次将民间借贷案件划入商事案件范围,积极倡导“银企合作”理念。针对企业资金链断裂引发大量纠纷的状况,独创性运用集中管辖措施力挽狂澜,为46家涉资金链断裂的行业龙头企业维持或恢复正常经营创造条件。
中小微企业占浙江在册企业总数的99%,浙江高院专门出台为中小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提供司法保障的指导意见。把握好涉案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处置问题,积极帮扶有市场有前景的涉案中小微企业调解纠纷、维持生产,引导可淘汰的中小微企业走市场化破产的道路,积极探索“市场导向、司法主导、简易审理、执破结合”的企业市场化破产新路子,倒逼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全省法院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转中求好”工作基调,密切关注4条资金链问题,即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链问题、民间借贷和担保的资金链问题、房地产开发商和购房按揭者的资金链问题、一些地方政府债务的资金链问题,重点把握好中小微企业的差异化处置、农民工职工的欠薪、民间借贷、重点工程的强制拆迁、房地产调控等5类涉案问题处理,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平稳向好发展的大局。新收一审民商事案件239999件,同比上升16%,涉案标的额1055亿元。
“保民生”,平实亲和有效传播司法正义
与省高院院长网上聊天,这是“插班生”、“海纳百川”等网民记忆犹新的事,之后又与浙江更多的院庭长成为网友。
这应该是浙江法院史上第一次。2009年2月12日上午,齐奇如期和网友见面。“我们是职业法官,是社会公平、正义的守护人,所以我们必须严格自律,守望相约,不改初衷。我认为,法官应该是正直、善良的,就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所言,对头上的星空、内心的道德持有一种敬畏……”
作为一名大法官,面对网友好奇,齐奇回忆起自己当年报考法学院的情景,与网友们一起重温当年那份为法律事业而奋斗的激情,又为少数法官走入歧途而惋惜不已。
2009年以来,浙江高院与浙江在线合作先后推出多个系统访谈活动,31名省高院院长、副院长、庭长、中院院长分别在浙江在线与网民交流,直播页面访问量达410万人次,网民留言近4000条,反响热烈,收到良好效果。与此同时,各中院也陆续推出了院庭长在线访谈活动,与时俱进构建有效民意沟通机制。
为方便群众诉讼,全省法院的立案接待大厅由传统的立案信访单一功能发展为兼具诉讼引导、立案审查、立案调解、司法救助、查询咨询、材料收转、费用收结退、判后答疑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诉讼服务窗口。目前全省法院立案信访窗口覆盖率达100%,87个被评为省级“文明窗口”。健全基层法院、人民法庭司法服务网络,在劳资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等多发区域设立专业性、行业性巡回法庭,在不设法庭的乡镇建立280个固定巡回审判站(点)。依托信息化技术创新便民诉讼机制,10多个法院开展网上立案审查工作。将90%以上的大标的民商事案件下放到基层法院,方便当事人就地化解纠纷。针对当事人起诉查询对方户籍、工商登记等材料难度大的问题,积极与公安、工商等部门沟通,使当事人持法院联系函即可查阅相关证据材料。开通“浙江法院网”个案进展便民查询系统,方便网上查询案件审理、执行进度。为进一步保障被告人的辩护权,防止冤错案件,浙江高院去年3月在全国率先推进扩大指定辩护范围,至今年7月全省法院共为15235名没有钱请律师、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被告人指定了辩护人,指定辩护数同比上升108.7%,进一步彰显法治浙江良好形象,新华社《国内动态清样》作了专刊报道。
加强涉民生案审判,坚持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与用人单位生存发展并重原则,推动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今年1至6月,新收因企业资金链断裂等引发的劳动纠纷案件14052件,同比上升60.2%,收案接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最高值,案件涉及制衣、卫浴、钢构、光伏、造船等多个行业,审结11830件。依法惩治新入刑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案件6件,加大典型案件宣传力度,努力营造诚信、守约的良好法治氛围。探索人身安全保护裁定实施等新机制,为受到家庭暴力威胁的妇女、儿童和老人提供保护。
“保稳定”,有效对话才能更好更快化解矛盾
今年5月,浙江高院发布行政审判白皮书,对2011年全省行政案件的基本情况、行政机关败诉的主要原因以及行政案件申诉上访率高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并提出相应司法建议,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批示肯定,并成为相关行政人员举一反三的百宝书。
自2008年以来,该院连续五次发布年度行政审判白皮书。2011年将全省各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情况作为行政审判白皮书的主要附件发布,引起省领导高度重视。当年11月,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在全省范围的正式建立。
在处理“官民”矛盾上,全省法院立足促进依法行政、维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协调机制的作用,架起“官民”对话的桥梁。
这是浙江法院和谐司法、协同司法推动法治浙江的生动表现。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全省法院加强全面、全员、全程调解,创新调解方法,提高调解质量;创新和发展“枫桥经验”,健全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推动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结合的大调解工作体系,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以源头治理为重点,抓好一审、二审期间的风险评估以及初信初访的判后答疑、思想疏导,有效预防和减少涉诉信访案件。率先全国首创执行查控、征信、惩戒、监督、保障五大系统,综合治理执行难。加快推进被执行人及财产的网上“点对点”协助查控机制建设,在全国率先与各大商业银行建立网上“点对点”集中查询被执行人银行存款协作机制。浙江高院与5大国有商业银行之间建立的专线网络“点对点”查询被执行人存款系统开始试运行,当日共发送查询被执行人存款请求10127条,各家银行在24小时内反馈了查询结果,查到有存款余额的账户22488个。
同时,浙江法官注重从案件中发现涉及当地发展、稳定、改革等方面的隐患与漏洞,以点带面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司法建议,落实后续的反馈成效,进一步延伸司法活动对优化党政公共决策和社会管理的影响力。今年共发出司法建议320份,得到及时反馈的有155份。如针对法院院领导被列为政府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有损司法公信的问题,浙江高院及时向省委政法委建议,引起李强副书记的重视,省委政法委专门组织调研,起草意见,以协调各地对涉及各类重点工程项目等政府领导小组的成员进行清理调整。
阳光、规范、廉洁、基层司法,
推动浙江法院自身科学发展
人手一份办案质效“体检表”
8月6日上午,绍兴中院数字化法庭管理平台迎来一批特殊的客人,绍兴市检察院检察官们专门被邀对庭审“挑刺”。
数字化法庭里,未准时开庭、合议庭成员公诉人迟到、开庭前后审判检察人员举止随意、休庭时未将被告人押下候审、合议明显走过场、法警值勤欠规范等不足之处在“挑刺风”下难逃法眼,一一记录在案。
被记录的还不止数字法庭,每一步都反映到浙江审判质量效率评估体系中。2008年来,浙江高院运用信息化手段,在全国各省区率先采取办案数据评估三级法院审判执行质量效率,每季度在全省法院公布各单位审判质效运行态势的评估数据,并排名通报。全省103家法院,第一次被端上了审判质量效率评估数据的平台,让每位院长一下子就看清当前本院办案质效的态势,看清本院办案工作中的强项和弱项,看清自身在全省法院间所处的位置和差距,有效地督促了全省法院克服年度办案“前松后紧”的积习,保持办案质量、效率的良性循环态势,实现了全省法院审判管理的历史性飞跃。
在案多人少压力下,浙江法院加强规范司法、廉洁司法,注重内挖潜力,让每个法院和法官都在质效评估表中找准自身坐标。全面加强审判管理,清扫办案管理死角,去年在全省全面实施“归档报结”制度,今年又部署开展1985年以来未归档老案卷的专项清理活动,全省法院共清理出历史遗留未归档案卷147361件,从根本上解决多年来一直存在的少数案卷归档久拖失控的积弊,有效规范了办案流程的最后环节。
为改进司法作风,齐奇提出“处事要严谨,讲话要亲和,办案要公正,为人要清廉”的浙江法官“职业四要”,简明扼要,便于全省法官内化于心、外践于行。今年5月,浙江高院依托全省1572个数字法庭系统,对全省法院及人民法庭130场庭审进行了视频抽检督察,对庭审规范的予以表扬,对存在的问题予以通报。为防止人情关系对司法不当影响,该院制订“约法十章”开前门堵后门;并对法官不够违纪的细节问题进行积分扣点,从小抓起,防微杜渐。全省法院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周)统一开展“廉洁司法教育日(周)活动”,并作为规定动作形成制度。浙江高院还组织编写《柔性处理,艺术拒绝——法院干警拒礼、拒请、拒托提示手册》,模拟24种场景,帮助广大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拒礼拒贿、拒请拒托,筑牢廉政防线。
人人推涨“阳光司法指数”
近年来,随着公众参与司法需求的增强,对司法公开的呼声日益强烈。今年5月,浙江高院主办一场“2012年中国法治论坛――司法透明指数研讨会”引起热议,浙江法院全国率先尝试阳光司法指数,自我加压推开司法公开之门。
而指数本身,也是浙江高院开门纳谏的成果。在去年召开的“深入推进阳光司法专家意见征询会”上,受邀参会的法学教授提出一个大胆设想——制定司法透明指数。这个设想被确认为浙江省高院2012年重点课题,并选择湖州市吴兴区法院为研究样板,将法院司法透明的程度以科学量化方式展现。
从2010年来,浙江省高院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实施“阳光司法”工程,制订高于最高法院要求的实施标准。省内103家法院已全部建立门户网站,共1572个审判法庭实现电子化,对所有开庭案件全程录音录像。网上预约立案、语音导诉、远程提审,在互联网上开辟“裁判文书”专栏……目前,浙江法院在互联网上公布的裁判文书共计49万篇,萧山区法院是最高法院确定的全国100家司法公开示范法院之一,2011年,裁判文书上网率达75%。
针对中小企业多次向省委领导投诉反映的司法拍卖佣金过高的问题,浙江高院去年大幅下调拍卖行收取佣金标准,为当事人减轻佣金负担5541万元,在此基础上,今年进一步加大阳光司法拍卖改革力度,探索运用淘宝网开展零佣金司法拍卖试点工作,力求拍卖标的物交易价格最大化。7月9日,首次上淘宝网司法拍卖,北仑法院拍卖的宝马轿车经53次竞价,以33万余元成交,溢价65.5%;鄞州法院拍卖的三菱轿车经15次竞价,以6.7万元成交,溢价34%。7月11日,买家顺利办理了相关手续交接拍品,引起社会热议和赞同。
同时,浙江法院注重审务公开,完善新闻发布常态化机制,注重对敏感、热点案件的正面舆论引导,今年共举行新闻发布会61次,公众开放日活动416次,接待人民群众1.2万余人次。“司法公开重在阳光司法,信息化时代,网民互动交流已成为家常便饭,浙江法院的法官群体也逐步过河了。”齐奇说。
人人配发“办案助手”
6月的一天,海宁法院民一庭夏法官在审理原告一建设公司与一家具公司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一案时,要计算标的利息,他请来了一位“办案助手”。
他将判决家具公司向原告支付工程款295万余元及保证金41.5万元,“关键是还要支付这两笔款项的逾期利息。案件标的大不说,逾期时间也近3年,人工计算会很繁琐。”夏法官便打开法院内网,点击“办案助手”的“实物辅助工具”一栏,便看到一个菜单清楚的网页,点击“按贷款利率计算”,再在空白栏里面输入本金金额,贷款种类等相应的数值,点击“开始计算”,一秒钟不到,便显示出贷款利息45万余元的计算结果,且在贷款利率一栏,记者看到里面的贷款利率都是根据银行发布的利率实时计算,“这准确率绝对靠谱。”夏法官对这位助手相当满意。
这是浙江高院推出的办案助手系统,深受全省法官欢迎。“信息化建设只有紧贴审判执行的实际,才能扎下根站住脚,只有紧抓服务法官办案的主线,才能保持旺盛的活力。”齐奇说,服务审判管理,服务法官办案并重,这也是基层司法之必须。
浙江法院干警80%在基层,案件90%在基层。为切实提高干警的司法能力,浙江高院坚持“心往基层想、人往基层放、事为基层办、钱为基层花”的导向,各业务庭腾出1/3的人力、精力,搞调研指导,运用指导性意见、会议纪要、局域网上的法官咨询交流平台等多种载体,帮助基层法官解决难题。2009年以来,浙江高院下发130多个文件加强指导,制定审判实务技能手册31册,刊发指导性案例215个,成为年轻法官成长道路上的照明灯。正如齐奇为实务技能手册作序时所说,“我相信这些精心提炼的技能和经验,必将对提升浙江法院司法能力产生积极影响,也必然在浙江法院历史中留下深深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