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法院35周岁以下青年干警已达5832名,占全省法院干警总数的45.2%,几乎是审判力量的半壁江山。如何让他们尽快地成长为审判骨干,练就过硬的司法能力,承担起繁重艰巨的审判任务?在日前举行的第四届长三角地区人民法院司法协作和发展论坛上,省高院院长齐奇介绍了培养青年法官的浙江经验。
“浙江法院秉承‘培育、选拔、关爱’三管齐下的方针”,齐奇说,浙江法院在青年法官司法能力建设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和实践。
全省法院以多种形式认真开展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我们的价值观大家谈”论坛、“让天平在审判岗位熠熠生辉”主题演讲、“下基层,访民情,增感情”征文比赛等等,青年法官们在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活动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内涵的认识,并以具体的行动在审判工作中积极落实。
青年法官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社会经验欠缺,群众工作能力不足,为此,我省法院将增强青年法官的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入机关门后的第一课。新进法院的青年法官先要到立案接待大厅锻炼6个月;缺乏基层经历的青年法官要到基层法院或人民法庭实习2年。外地籍青年法官还要学听学说当地方言,以提高运用当地方言与群众交流沟通的能力,更好地开展调解等工作。
近年来,我省法院还大力推行“导师制”,为青年法官选配德才兼备、经验丰富的资深法官担任导师,以老带新,手把手地传帮带。2008年以来,省高院就为96名青年法官配备了专职导师。青年法官沙龙、论文研讨会、案例研讨会等等,全省法院为青年法官交流和提升审判业务能力建立了各种形式的平台。
为让优秀青年法官脱颖而出,我省法院进一步完善了竞争选拔机制,明确青年法官在部门领导中的任职比例。如2008年以来,省高院先后有13名35周岁以下的青年法官通过竞争上岗得到提拔。全省基层法院班子成员中35周岁以下的青年领导干部有6人。
从2009年省高院举行首次新任审判员授职典礼以来,新任法官宣誓授职典礼至今已经成为全省法院一项年度重大司法礼仪活动。在庄严的授职典礼上,新任法官庄严宣誓,充分感受法官职业的尊荣。为让青年法官记住庄严承诺,坚守法治信仰,珍惜职业荣誉,守牢廉政底线,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省法院从人文关怀入手,提升青年法官职业认同感和职业尊荣感。
在本次论坛上沪苏浙皖四地法院还举办了第三届人民法院队伍建设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