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
一栋栋崭新的农民新居,一条条整洁的村道,一个个农业发展项目紧锣密鼓地实施……一幅村美民富的美丽村居生态画卷正在瓯江两岸的侨乡大地铺展开来。
正是因为多年来,青田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一系列部署要求,把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城乡面貌摆上重中之重的位置。于此同时,在该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中凸显出了一批美丽村居的创建典范,一批热衷建设家乡的华侨。在全省“深化千万工程、建设美丽乡村”现场会上,该县新农村建设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及与会人员的广泛好评。
农村环境越来越美
洞背村借助旧村改造的东风,深挖文化古韵,积极打造“浙南旅游第一村”;考坑村以石头文化为依托,采取修旧如旧的旧村改造方式,走上旅游发展道路;坪风寨村正在积极制定“荷兰新村”的规划方案,把异国元素、当地文化特色融入到旧村改造中……
近年来,该县按照“旧村改造与欧陆风情建设、新农村发展相结合”的总体思路,大力推进旧村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共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总户数24200多户,其中拆旧建新的有11600户,实施旧村改造56个村,目前完成和基本完成改造的有32个村。
旧村改造得以短时间顺利推进的关键,离不开完善的工作机制的保障。自2008年该县启动旧村改造以来,该县成立了旧村改造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工程技术服务小组,专门负责协调解决旧村改造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县里出台《青田县旧村改造建房专项贷款管理办法》,设立2000万元的贷款资金。
与此同时,该县打好优化发展环境、争创美丽乡村、深入实施村庄整治等一系列强有力“政策+项目”的“组合拳”,并取得可喜成绩。
今年以来,该县共启动待整治村44个、整乡整镇整治乡镇3个。根据省级待整治村的创建要求,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业务指导组的作用,定期深入各实施村,逐村进行现场指导,提高村庄整治水平。积极探索以解决难点和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的农村卫生长效机制,建管并重、专群联动,逐步形成了“户集、村收、乡镇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农民口袋越来越鼓
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是要让农民越来越富。一走进高市乡洞背村,农家乐、咖啡吧、茶馆、农家客栈处处开花,说起在小山村里当老板,村民都说离不开“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工程”的帮助。
洞背村村民大多以四、五十岁的农民为主,村里依托旧村改造成了旅游村,但怎么管理农家乐、如何规范旅游市场、加强行业技能这些都成了摆在村民面前的难题。
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上门服务,采取“定单式”、“点菜式”、“基地式”等多种方式对农民进行培训。村民们服务上去了,客人也多了,钱袋自然鼓了。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该县农家乐接待游客达15.8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883万元。
鼓起钱袋,是农民能够感受到的最大实惠。在新农村建设中,该县紧紧围绕田鱼文化、华侨文化和石雕文化以及生态农业等区域优势,充分做好山水文章,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逐步形成“游瓯江山水、尝青田杨梅、品侨乡田鱼、识世界遗产”的浓厚氛围,使之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
华侨投身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多
在如火如荼的新农村建设热潮中,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一批华侨积极为家乡建设出谋划策的身影。他们在捐资完善村文体设施、新建村委大楼、开辟荒山带领村民致富的同时,有的华侨还放弃海外事业,脱掉“洋装”回到家乡当起“村官”,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和引领本村新农村建设。
为此,青田县委、县政府积极做好各项服务工作,通过建立跟踪培养、激励保障、管理考核等系列机制,帮助华侨村官熟悉农村政策、增强工作本领、发挥自身作用。同时对华侨村官给予必要的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他们回报家乡的热情,真正让华侨村官队伍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不仅如此,该县还充分利用华侨资源优势,推进“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活动,积极动员引领海外侨团、侨胞踊跃投身新农村建设。据统计,目前已有131个海外侨团结对103个行政村,其中65个侨团在61个村落实新农村建设项目86个,投入建设资金2360.3万元,1975名华侨结对帮扶3652户困难农户,捐赠帮扶资金310多万元。
一个个崭新的村庄跃然呈现,一大批农村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新农村建设的前列,一条富有侨乡特色的新农村建设之路正在向前延伸,越来越多的农村树绿了、路通了、地平了、家富了、人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