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下调研,听到一“进村入户”的工作组如此介绍:别看我们进村入户时间不长,取得的成绩却是喜人的,仅在省市相关新闻媒体就先后发表通讯报道近十篇,电视中有画面,广播里有声音,报纸上有文字……自得之情溢于言表。对此,有人议论:难道工作组进村入户的主要成绩就是对外宣传?工作组每做一件事情,生怕村民群众不领情、社会各界不知晓,“王婆卖瓜”热衷炒作,能真正获得当地村民群众的由衷感叹、称赞吗?
为群众做事,不是说不能宣传推介。事情做得出色,方法有创新,经验很独到,宣传推介也是应该的。肯定先进、鼓舞后进、借鉴示范,会起到好的效果,使群众工作做得更好。相反,那些“没干上先吹上”,无办实事之心、有博虚名之意的行为,那种哗众取宠、自我吹嘘、华而不实、虚头巴脑的做派,只会让群众反感,产生心理上的隔阂与疏离。干部脱离群众有很多种情况,让群众产生这种心理隔膜就是一种具体表现,这往往也是一些地方干群关系紧张的一个起因。
群众需要的是真贴心、真办事的干部。到基层转一转、吹一吹就走的人,得不到群众的心。相反,那些真正沉下去和群众在一起、为群众办实事的人,群众会真心待他,拿他当亲人看待。有的干部入乡随俗视自己为乡村普通民众一分子,与群众同一桌子吃饭、同一口井喝水、同一屋檐下睡觉,被群众亲昵地称为“卧底干部”。有的四处奔波为村里找项目、多方打听请专家授技术,或及时解决用水安全问题,或落实农田水利改造工程,做实事,办好事,让群众舍不得、离不开。这些干部不奢望报纸上有文字,只求群众能舒心;不在乎电视上有没有图像,只在乎群众能不能得实惠;不介意广播里是否有声音,只介意群众脸上是否有笑容。他们也许不为外界所知,却能留在群众心里。
基层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焦点,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的一个舞台,因而基层也难免会成为一些人追名逐利、邀功请赏、吆喝镀金的地方。真心想为群众办事的人,与只想捞点升迁资本的人,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就是,前者只干不说或少说多干,后者则是没干上先吹上,干出一分要吹出三分。下基层的干部是哪类人,群众心里清楚得很。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评价下基层干部的工作业绩,不能只看媒体怎么说,不能只听干部怎么总结,主要的应是听群众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