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普陀12月5日电 “岁月悠悠走马楼,星火点点五匠馆。”这句琅琅上口的对联,描述的正是舟山市普陀区展茅街道西南端的沙井社区干施岙经济合作社。今天下午,记者驱车走进这个让游客神往的乡村休闲胜地,感受这个仍在不停挥舞“美丽”画笔的活力乡村。
蓝天白云,芳草萋萋。临近目的地,隔着车窗向外望,在树丛与阡陌纵横间,间或有民居点缀。错落有致的房屋,配上统一的白墙黛瓦,仿佛一幅着浅墨的青绿山水画。不经意间,记者脑海便浮现出《桃花源记》的诗句:整个村庄依山而建,五步一品,十步一景,小径蜿蜒。小溪如练,沿村庄蜿蜒循环,荡漾着清粼粼的灵韵……
说起美丽的干施岙,还不得不提它的两张文化金名片:“全国孝敬村”和“五匠”(泥匠、木匠、蔑竹匠、石匠、船匠的统称)文化的发源地。这不,借着十八大胜利召开的东风,村民代表把街道干部、村干部请到展茅公民素质讲习所,一起商讨如何在新时期背景下,更好地提升村民文化素养,打造更有内涵的美丽乡村。
“十八大报告提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我们村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一定要在‘孝’文化和‘五匠文化’上作文章,把两者融入到渔农村乡风文明建设中,提升村民素质。这样才能在和谐的氛围中,更好地发展经济,改善老百姓生活。”干施岙经济合作社党支部书记李斌忠作为东道主,抢先发言。讲习所里,一下子热闹起来。
“李书记说得对,传统文化不仅不能丢,更要好好用。”67岁的张秋菊在干施岙生活了一辈子,退休前曾是当地村级小学的校长,她接过话茬,“我们村不大,不足800人,其中我教过的学生就能占到四分之一,如今都是发展村经济的骨干力量。”
张秋菊说,她当老师那会,就时刻教导学生继承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特别要“诚实”、“守孝”。“我们是‘五匠之乡’,出门干的是手艺活,少了这些素养,谁敢请你去做。”
“说起来,我还有一个学生,叫李焕,后来考上了清华大学,是我们村第一个考上名牌大学的学生。如今,他在北京开了公司,当了老板。”张秋菊说,“这几年,李焕一直跟我保持联系,他知道今天村里开会商讨提升素养的问题,特地打电话让我转告,他有今天的成功,少不了干施岙人传统美德的时刻指引。”
“张老师说得很对,村民良好的素质,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前提。”展茅街道党工委书记陈爱国说,“十八大报告专门强调,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陈爱国说,在舟山群岛新区大发展的背景下,未来展茅街道的建设将日新月异,“我们需要专业的工程队,更需要当地老百姓的参与。这就更需要我们全面提升村民素质,为发展经济奠定坚实基础。”
说着,陈爱国拿出一个本子,封面上写着“展茅公民素质讲习所积分册”几个大字。“以后,我们会定期组织村民来这个讲习所学习,请专家来上课,要学习好十八大精神,还要学传统文化、民风民俗,甚至保健自救的知识。”
“别小看这个本子,以后村民来讲习所学习,都要带着这个小本子,我们会在本子上给上课的村民累加积分,今后街道要发展经济,需要一大批村民一起参与,到时工作岗位的竞选,都要以这个小本子作参考。”陈爱国说,为提升村民素质,在今后一段时间,这个小小的积分册或将成为当地村民“带着乡土味的素养文凭”。
“陈书记这个想法太好了。”干施岙经济合作社干部李国琴接过小本子说,“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这一举措的实施,就是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村民素质的好举措。”
传统文化焕发了新生机。李斌忠告诉记者,近年来,他们通过开展“尊老赡养行动”、矗立“二十四孝”宣传牌、弟子规上墙等举措,弘扬了渔村敬老爱老的新风。2009年3月,展茅街道还专门在干施岙经济合作社打造了“五匠馆”,供村民和游客免费参观,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乡村里吃晚饭时间早,转眼间,已见炊烟袅袅,而参加商讨的村民代表仍不愿离去。32岁的李志文是“五匠馆”的讲解员,到了下班时间,她匆匆赶到商讨会的现场。
“关于提高村民素养,我也想提几个看法。”李志文说,“自从开馆以来,每天参观者都在100人左右,其中学生占了大部分。我觉得,‘五匠馆’陈列的是当地传统文化,更是向游人推荐的平台,我希望今后能扩大参观者的规模,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的过去,也让大家为村里未来的发展献计献策。”
夕阳西下,小乡村披上了金色的外衣。商讨会结束后,村民代表将自己的收获带回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