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7日讯
“我是一名历史老师,如果社区的孩子有需要,我可以给他们辅导历史方面的知识。”新世纪外国语学校的何泓霖老师,是第一个前来湖滨街道岳王路社区报到的,她根据自身的专业特长认领了社区的课外辅导员服务岗位。
“寒假马上就要到了,青少年的教育正是居民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社区正打算邀请老师为社区青少年进行课外辅导呢。”据岳王路社区党委负责人介绍,这几天,像何泓霖老师这样的在职党员陆续前来社区党委报到,并认领了相应的服务岗位。目前,岳王路社区开辟了8大类、30项服务供在职党员选择,除了课外辅导,还有爱心捐赠、帮扶结对等服务项目,在职党员们还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增设服务项目。
据湖滨街道党工委书记毛素云介绍,自全市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群众以来,街道各社区的“收获”可谓颇丰,“原本社区里的党员年龄偏大,在职党员的报到‘加盟’,大大增强了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力量。而且在职党员们多才多艺,能够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个性化的服务。”
据了解,如何搞好在职党员管理,走出“工作时间单位管、业余时间没人管”的管理“盲区”,如何充分发挥社区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湖滨街道近年来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党建课题。早在2009年,该街道就以东平巷社区为试点,积极探索和推进在职党员“8小时外”管理机制,通过登记、管理、激励,实现单位与社区对在职党员双重管理的无缝对接。街道各社区通过和辖区共建单位积极开展活动,让在职党员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并积极参与社区民主选举、志愿服务等活动,大大增强了在职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归属感。与此同时,街道还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在职党员社区管理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更好地指导在职党员服务社区群众。正是因为有这一系列的创新举措,湖滨街道的在职党员“全天候”管理机制还得到了中组部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通讯员 丁春早 李洁 记者 孟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