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1月18日讯
“开饭喽!”近日,记者在龙泉市西街街道清坑底大门湾生态养殖园看到,随着主人的一声吆喝,一勺勺玉米撒出后,鸡群从屋顶上、
树上、坡上、林中飞拥而至。
养殖园主人叫陈金清,今年43岁,龙泉市屏南镇干上村人,镇第十二届党代表。
初中毕业后,陈金清就跟随父亲去江西、安徽等地从事香菇栽培,饱受生活的艰辛与磨练。
“2001年,我在家里栽培黑木耳,由于种种原因,亏损了4万多元钱,这在当时可是一个不小数目了。”陈金清告诉记者,身负债务的他从此开始了打工生涯,为了养活一大家子,踩黄包车、当卸货工、小区保安……各种各样的体力活都干过。
多年的打工经历,让陈金清明白,打工只能混口饭吃,要致富必须下决心自己创业。2005年,在科技特派员浙江大学动物学院舒妙安副教授的技术支持及政府2万元项目资金扶持下,陈金清回到屏南,创办了优质土鸡养殖基地。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销路不好等原因,土鸡养殖基地最终还是无奈地关闭了。虽然没有赚到钱,但陈金清积累了不少养鸡的经验。
2007年,陈金清来到龙泉城里,租下了地名为清坑底大门湾的一条山砻,继续发展自己熟悉的生态养殖事业。
刚开始的时候,陈金清经营的土鸡养殖场规模不大,销路也不好,他只能靠自己运出去,走村串户到处卖。
“两年期间,我至少跑了龙泉全市二三百个行政村,3辆三轮车开到报废。”而且长期驾驶三轮车,导致他的腰椎盘严重突出,有时候痛得直不起腰。
几年下来,陈金清有了一点赢利,都用来扩大生产。现在他的养殖场不仅养了2000多只土鸡,还养了200多头猪。据陈金清介绍,因为猪的粪便中有蝇蛆,这种高蛋白的幼虫,既是鸡的美食,又可以增加鸡的蛋白含量,这种生态的养殖方式提高了鸡的品质和养殖场的经济效益。目前,他在龙泉市区开起了土鸡专卖店。
谈起土鸡的养殖时,陈金清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说道:“自从搞起生态养殖以后,我就阅读大量的有关书籍,主动向养殖方面的专家请教、交流,最后有了一套属于自己特色的养殖技术和技巧。我养殖的土鸡味道特别鲜美,肉也很嫩,很多顾客都到我的养殖场来挑选,就连上海的客商也有意向批量订购土鸡。”
现如今,陈金清已经是“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科技示范户”和龙泉市科技示范户,他本人被评为“2011年丽水市百位农村实用人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兢兢业业搞生产,今年没富来年富”,陈金清就是这么坚持着,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财富创造之路。(叶海林鄢鸣潘枫吴向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