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在刚刚结束的省两会上,没有彩旗、没有气球,没有警车开道,整个会议简朴而不失庄严。这样的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良好的作风建设,正在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进企入户听民声
今年元旦刚过,杭州市上城区副区长管光尧就不停奔波在各个街道,调研如何加强城区地上地下立体式发展。“尤其是地下停车库建设,是缓解停车难问题的重要举措。”管光尧说。
到村社,下企业,进工地,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听民声、解民忧、保民生,群众冷暖、百姓利益时刻挂在干部心中。我省已连续7年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服务民生,服务发展,作风建设开展得有声有色。
去年,我省开展以“进村入企、助推发展、强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大走访活动。全省各地领导干部走到基层,走到最困难的地方去慰问群众、企业,了解他们的需求,替他们排忧解难。截至2012年10月,全省已有24.42万余名干部累计走访行政村28775个、企业14.37万余家,农户812.67万余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77.24万余个,基本实现所有行政村、困难企业和农户“全覆盖”的目标。
优化环境促发展
转变作风,不仅体现在民生事业上,同样体现在发展环境的改善上。
最近,刚签约不久的旺旺集团米果类休闲食品项目,在衢州绿色产业集聚区有关方面的帮助下,正加快办理土地出让相关手续。该项目投资达每亩340万元。“公司从2005年在衢州建厂以来,这已是第9次增资了,因为这里服务优、环境好。”集团投资管理总处处长李玉生说。
面对审批难、办事难,一场实实在在的行政审批“瘦身”行动在全省展开。我省提出要变前置审批为事后监管,减少审批层级,省、市、县(市、区)都要建立联合审批制度,实现方式再创新、审批再提速。
我省创新开发区前置审批方式,对全省14个产业集聚区和117个开发园区,明确规定以园区为单位,统一办理国土、交通等前置审批,方便企业办理。
在此基础上,如何帮助企业转型升级?在“进村入企”大走访活动中,我省“进万企、解难题”专项活动,由省、市、县、乡各级领导干部带队走访万家企业,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认真落实减负帮扶措施。
截至目前,全省共成立“进万企、解难题”专项活动工作组2063个,梳理企业发展困难和问题9168个,实际已协调解决问题3176个,帮助企业落实融资约40亿元,提供咨询服务41442次,完善服务企业长效机制648项。
立说立行转作风
不久前,在奉化市莼湖镇水利站会议室,站长毛合钢参加了由市水利局牵头召开的工作布置会,与往年不同,会议室里只有他一个人。和他一样,奉化11个乡镇、街道的水利系统主要负责人,都通过视频电话参加这次会议。
20分钟不到,会议结束了。毛合钢便匆匆赶往镇上的桃花弄水库,检查除险加固工程。“开短会是为了腾出更多时间,让我们干实事。”
这种变化来自于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出台的“28条办法”及“六项禁令”。
而对“庸懒散奢”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现象,我省各地敢于“亮剑”。元旦节后上班第一天,新昌县召开作风建设千人大会。会上播放的作风建设专题片中公布了前段时间该县纪委等部门的暗访情况。针对上班时间投诉电话无人接听、有工作人员玩网络游戏、大学生“村官”未按要求到岗等现象,县纪委在3天内对有关人事进行了调查处理。
如今在我省各地,会场不挂横幅、气球,不摆鲜花、瓜果;领导下基层调研,轻车简从,力求和群众多交流,摸实情,办实事;新闻报道短了实了活了……转作风的新气象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