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名片】
陈剑平:全国人大代表、省农科院院长
吴东良:全国人大代表、建德市杨村桥精品草莓科技示范基地经理
张天任:全国人大代表、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支部书记
徐秋芳: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徐爱华:全国人大代表、绍兴华联纺织品服装有限公司董事长
本报北京3月6日电如何让农村发展跟得上城市的脚步,怎么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答案: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眼下,各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步伐,但城乡发展失衡的现象依然存在。我省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城乡发展,着力缩小城乡差距,成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最好的地区之一。带着一种自豪感,浙江代表热议如何缩小城乡差距。
关键词:强规划
【报告亮点】
要遵循城镇化的客观规律,积极稳妥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村庄建设要注意保持乡村风貌,营造宜居环境,使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
【代表建言】
“我省开展的美丽乡村创建活动,是新农村建设的‘升级版’,也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成绩有目共睹,但也存在误区。”陈剑平代表认为,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戒除重建设轻管理、重单项轻综合、重当前轻长远、重物质轻人文的急功近利思想,树立以人为本、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首先要做好规划,既要按照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做好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又要做好生态文明规划,充分论证,分步实施。同时,要按照乡村的自然禀赋、历史传统和未来发展,做好产业的集聚、转型、提升、拓展和培育,着力发展“一村一品”、“一村多品”,增强乡村的自我造血功能,构建美丽乡村建设促进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美丽乡村建设的良性循环机制。
张天任代表很关注城乡统筹发展问题。他认为,虽然党和政府在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但城乡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表现在收入、户籍、社会保障、就业、教育、公共服务设施等多个方面。
“眼下,有种现象值得关注,很多农村劳动力都到城里打工,留守农村的群体无论收入还是社会保障,与城市的差距反而在拉大,只不过这个问题被人均数据掩盖了。”张天任代表说,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缩小城乡差距一个很好的举措。依托产业平台,集聚人口,大力发展医院、学校等公共事业,让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生活有保障。同时,要激发农村和农民的活力,比如让土地真正流转起来,在农村兴办实业。
关键词:重服务
【报告亮点】
要继续加大“三农”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代表建言】
“眼下,不少农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缓慢、无钱办事的问题比较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村级组织功能,也影响到农村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吴东良代表说,集体经济收入少的村,往往干部稳定性差,群众意见大,社会矛盾多。而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的“空壳村”,发展举步维艰。
吴东良代表向记者讲起一组数据:2012年,建德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9169万元,同比增长13.4%;但支出达14245万元,同比增长23%。240个村(社区)中,当年无收益(收不抵支)的村(社区)有157个。他建议,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降低资金配套要求,对贫困村取消资金配套要求,以中心村、精品村的扶持力度来支持贫困村、薄弱村的发展,切实增强造血功能,根本上解决“装了路灯付不起电费”的现象,逐步建立新农村建设长效机制。
“在之前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农村经济发展的结构性不平衡依然存在,农村的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水平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是富裕起来的农民对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善生态环境等问题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徐爱华代表认为,这些问题既是农村自身多种因素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挑战,带有普遍性。解决的根本途径是要充分利用改革红利,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此,她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经营体制、土地制度、产权制度、金融制度以及城乡一体的公共财政、户籍管理制度等,进一步创新新农村建设投入和管理的长效机制,以及支农惠农的政策机制,深入推进城乡联动改革、协调发展。
关键词:增收入
【报告亮点】
要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支持发展多种形式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层次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要采取有效措施,稳定农业生产经营队伍,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代表建言】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发生了深刻变革,如何解决‘谁来种地’等农业经营的现实问题,正成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徐秋芳代表说,我省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在全国都名列前茅。以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三类主体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势头强劲,在推动主导产业(特色、精品农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以及在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和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以及促进农村繁荣稳定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徐秋芳建议,要以农业经营主体的需求和实际制约为导向,以改善主体成长环境为重点,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经营能力和科技应用创新能力,壮大发展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水平。同时,创新农民教育培训,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人才的培养,着力提高新型主体的带头致富和带领农民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