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记者 陈中志 唐明 施宇翔 实习记者 丁波 3月14日发自杭州
近日,记者在淘宝网搜索“食品”两个字,显示共有112.71万件宝贝。主食、副食到生鲜,几乎都能在网上买到。这些食品真的安全吗?消费者对这些网售食品真的放心吗?他们有没有遇到过什么问题?又是如何维权的?
从3月11日起,浙江在线和大浙网联合发布了关于网购食品的调查问卷。截至发稿前,已有4199名网友参与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有62.43%的消费者表示对网购食品不放心,39.29%的消费者有过不愉快的网购食品经历。有人买到三无产品,有人买到的是假冒伪劣产品,也有人买到过期产品。
但遇到问题以后,消费者的反应差别较大。有的消费者选择忍气吞声,放弃维权。也有消费者选择维权,只是维权之路并不顺利。
》》》民生调查①:《网上商城购买食品隐患多消费者如何维权成难题》
》》》民生调查②:《网购食品卫生质量难过关最大隐患是难溯源》
》》》民生调查③:《网购生鲜对储存要求高缺乏冷链物流质量难保证》
》》》民生调查④:《网上食品销售傍名牌成风网购监管缺失漏洞多》
维权程序过于繁琐 消费者维权打退堂鼓
本周,记者接到了福建林先生的求助电话。林先生说自己年前在天猫某专营店购买了6瓶张裕红酒,共计240元左右。但他发现味道和在实体店购买的相差较大,瓶身也没有防伪标识。林先生认为自己买到了假酒,和店家联系要求退货,但客服以酒类不支持7天无理由退货为由,拒绝了林先生的要求。
随后林先生申请天猫客服介入,但对方要求林先生出示张裕公司对该酒的真伪鉴定书。林先生表示很无奈。
相比于林先生,四川的贺先生要顺利一些,但也付出了较大代价。2012年7月,贺先生在天猫某店铺购买了600元茶叶,喝过以后,他认为味道不对,随后联系茶叶生产厂家所在地,内蒙古阿拉善盟质监局。对方在经过鉴定以后,紧急通知他,该茶叶为非食品物质替代品,让他立即停止饮用。
从贺先生提供实物证据到质监局出鉴定结果,并对生产厂家做出惩罚决定,贺先生和质监局的联系都只能通过快件的形式。因为距离太远,贺先生花费的经济成本约300元,耗时一年多。
在质监局对厂家的处罚决定下来后,贺先生申请退款赔偿,但天猫客服告知,该订单早已超过3个月的有效维权期限,他最终没有得到赔偿。
贺先生说,“我打假是成功的,但维权不成功。”
并不是所有消费者在遇到这类问题时,都能像贺先生这么做。维权时间成本过高,程序繁琐,有时还需要经济付出,这成为了许多消费者选择忍受、放弃维权的原因。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