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原创新闻 > 最新突发  正文
浙江在线清明节系列策划.寻访被遗忘的杭州名人墓——胡则
只知胡公不明其原型 杭州龙井御茶园的胡公墓比永康的“冷清”
2014年04月05日 11:02:40

  “归葬湖畔、长眠湖山”,西湖这块山灵水秀之地,自古就是文人雅客、佳人才子、英雄豪杰钟爱的安息之地。如今,杭州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墓葬超过60个,每逢佳节香火点点。但是,埋骨杭城的名人何止此数,他们的坟冢安在,是否安好?清明之际,浙江在线记者寻访被人遗忘的名人墓葬,重拾旧事,缅古惜今。

  浙江在线杭州4月5日讯(记者 俞雯祺) “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

  1959年秋,毛泽东主席前往金华视察,在火车上接见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时曾说了这么一席话,表达了共和国领袖对一位封建时期的清官好官的崇高评价,还以此告诫党员干部,要“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则,字子正,永康人,北宋前期政坛一位兵部侍郎。在浮沉宦海的47年中,他曾“逮事三朝,十握州符,六持史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卸下官职后,胡则选择在杭州隐居,于北宋宝元二年六月十八日去世,葬于西湖老龙井内。

  相关新闻:报业大亨史量才长眠杭州积庆山 园文局接管之前曾被人盗墓

  《海国图志》作者魏源葬于九曜山深处 村民说他是清朝的记者

  为官四十七载清正廉洁

  冒死上书朝廷为民请命减免税收

  胡则生于永康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就流露出不一样的才气,曾在方岩僧舍读过书。由于家里条件并不好,胡则还帮着家人种过田,也学过不少农活和手工活,是个不折不扣的“田舍郎”,因此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切生的体会,以至于在之后的为官路上,一直为老百姓谋福利。

  27岁那年,胡则考取进士,成为了为婺州有史以来第一个取得进士的人。登上“天子堂”后,胡则在政治上主张“力仁政,宽刑狱,减赋税,除弊端”,很受老百姓爱戴。

  仁宗明道元年八月,长江、淮河流域旱情严重,尤其是浙江衢(今衢州)婺(今金华),连续几个的大旱,让农民损失惨重,普通百姓也苦不堪言,因此而饿死的不在少数,没饿死的则是背井离乡,去外地乞讨。

  尽管如此,官府却还在坚持“身丁钱”的征收。所谓“身丁钱”,其实是一种人头税。按照当时的固定,男子满20岁者为丁,应纳税;逾60岁者为老,可免税。人户每年按丁输纳钱米或绢,总称身丁钱。

  为了一解百姓疾苦,胡则大胆进谏,请求永远免除江南各地百姓的身丁钱负担,结果出乎人们意料,仁宗皇帝不仅没有责罚胡则,反而诏令永远免除浙江衢、婺两州百姓的身丁钱。

  此后,受益免税的衢、婺两州百姓为了纪念这位冒死替民免税的好官胡则,纷纷在各地建庙立祠,颂扬他的功德。

  胡则在杭州当官的时候,黎民百姓安居乐业,即便周边各地水患严重,唯独杭州不患水害。百姓认为胡则能够保佑他们,便再三挽留其,因此才有了其晚年退休后隐居杭州的故事。

  死后被神化为胡公大帝

  毛泽东高赞“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历史上有很多清官,像是宋代的包拯、明朝的海瑞等等,但唯独胡则在江南一带成为了老百姓崇拜的地方神。

  民间传说,北宋末年,发生了《水浒传》中提到的方腊农民起义。一开始,起义军声势浩大,所向披靡,一路打到了永康方岩,却死活打不下来。当地官员就向朝廷奏报,说是胡公显神。于是,官府就封了胡则为祐顺候。

  之后,宋高宗赵构应百姓之请求,用“赫灵”两字作为胡公的庙额。从此,胡公被百姓敬若神灵,成了“有求必应”的菩萨,并于每年农历八月十三日胡则生日那天,举办各种民俗风情活动,以祭拜胡公。

  到了明代,贫苦农民出身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进一步晋封胡则为“显应正惠忠佑福德齐天大帝”,大帝有别于正式皇帝,由于称呼太长,老百姓记不住,就简称为“胡公大帝”。

  1954年春,毛主席曾在到杭州游览,不仅品尝了西湖龙井,还特地去参观了位于老龙井的胡公庙,从慧森和尚的口中得知了不少胡则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事迹。

  五年后的秋天,庐山会议结束后,毛主席乘专列返京途经金华,在火车上召集部分金华地县委负责人座谈。当他得知这一带农业生产形势很好,市场基本恢复,香烟肥皂等日用品供应开始好转等情况后,总算松了一口气。于是转过脸对永康县委书记马蕴生说:“永康最出名的不是五指岩生姜。永康有个方岩,方岩有个胡公大帝,胡公大帝才是最出名的。胡公大帝不是神,不是佛,而是人。他姓胡名则,是北宋的一个清官。”

  随后,毛泽东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很重要啊!”这八个字,成为了后人对胡则一生的最贴切的评价。

  杭州永康都有他的“家”

  曾有百姓嫌龙井御茶园胡公墓太小

  到了龙井村,记者到处打听“胡公墓”,询问的三个人中仅有一个给记者指了路。另外两人中,一个听说不是来品茶的就不再回话;另一个则说:“龙井最有名的应该是‘十八棵御茶’,其他没什么景点。”

  经过一段蜿蜒曲折的小路,与无数个品茶者擦肩而过后,记者终于站在了“老龙井”的门前,买了一张10元的景区门票后开始寻找胡公所在地。

  走过了一条悠长僻静的御道,又登上数十级台阶后,“胡公馆”出现了:一座十几平米的庙宇,左边外墙上刻有毛泽东对其的评价“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右边外墙上则是范仲淹撰的墓志铭。

  “这里原本是一座胡公庙,11年改建后才有了现在的样子,外面还特地砌了一道墙,刻上了‘胡则传’。门口则有一座胡公桥。”杭州西湖龙井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龙井村人戚国伟告诉记者,胡公庙曾经非常红火,茶农们经常来胡公庙,祈免灾得福,后来计划经济时代,还在还变成过小学和工厂。新世纪划入景区后,就变成了“胡公馆”供游客参观,不过一些老一辈的本地人都还习惯称其为“胡公庙”。

  在胡公馆的不远处则是胡公墓,墓地是看起来很新,石碑上书:“宋兵部伺郎胡公墓”八个大字。旁边则有一块指示牌,简略地介绍了关于胡则的生平。因为地处景区,周围打扫得很干净。只是“深居”在此半山腰中,和几百米远的茶楼、茶馆以及“十八棵御茶”景点相比,略显冷清。

  当地一名采茶工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自从两年前被雇到这里采茶,从来没进去过胡公馆,每次只是采完茶匆匆路过。不仅如此,张阿姨也并不知道原来胡公的本名是叫“胡则”。

  据悉,90年代末,永康胡则的后人发现龙井的胡公墓已经破败不堪,于是将其墓迁回了胡则的老家永康胡库,并在康市古山镇东部建造了胡公陵园。考虑到胡则对杭州的特别意义,有关部门保留了龙井的胡公墓,并重新进行了修葺。

  然而,尽管杭州也留了一个胡则的“墓”,却没能像原来那般受人追崇,不仅没有像在金华、衢州一带那样每年举行庙会祭祀,就连本地人也渐渐“遗忘”。

  

【专题】清明·寄清思

来源: 原创 作者: 俞雯祺 编辑: 金斌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浙江即时报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