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4期

错拿同名同姓病理报告胃被切 同名同姓什么后果?

65岁的温州乐清人陈阿姨,因为错拿一张和自己同名同姓病患的病理检查报告单,“胃炎”变成了“胃癌”,被切去三分之二个胃。

  新观察】2014年第004期 本期责编 赵洁

  事件:错拿同名同姓病理报告单温州陈阿姨的胃切去三分之二

  65岁的温州乐清人陈阿姨,因为错拿一张和自己同名同姓病患的病理检查报告单,“胃炎”变成了“胃癌”,被切去三分之二个胃。

  今年3月4日,陈阿姨胃不舒服,到乐清市人民医院分别做了胃镜和病理切片。

  3月7日,陈阿姨、老伴和女婿去医院拿病理切片报告。

  女婿王先生说,他看到病理报告单诊断为“胃癌”,怕老人受不了,便说是重度溃疡,需要手术。家人根据医生建议,把陈阿姨送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除了向附二医院提供病理报告单外,王先生还向乐清市人民医院借来了陈阿姨的病理切片。

  3月17日,陈阿姨在附二医院的胃切除手术顺利完成。直到24日,同名同姓的胃癌病人到医院拿报告,差错才被发现。王先生在乐清人民医院病理科又拿到了另一份病理报告单。这份报告单和他手里的报告单同名同姓同性别,都属于消化内科,就连报告单的诊断日期都是3月7日。不同的是,王先生手里这张年龄为73岁,病理诊断为(胃窦)腺癌,而另一张年龄为65岁,病理诊断为(胃窦)粘膜慢性轻度浅表性炎。

  留下来的这张病理报告单才真正属于65岁的陈阿姨。

  报告单为何会拿错?乐清市人民医院医务科副科长南晓浩承认,院方在操作流程上不规范。南说,他们医院的病理报告单都放在导医台。患者来取,需要在导医台报名字并提供本人身份证或就医卡,由护士核实患者资料,再拿病理报告单。

  “但因为不少患者,尤其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没有带有效身份证件来领取的意识,有的老人还无法亲自来取。”南晓浩说,为了方便患者,在实际操作中,只要报出名字也能取走报告单。

  王先生认为,乐清市人民医院的管理环节出了问题,在设计取报告单流程时没有考虑到同名同姓可能拿错的情况,才会导致这样的悲剧。

  王先生还回忆说:“在拿病理切片时我也无意间问过,为什么丈母娘明明是65岁,但报告单上写着73岁。但医生并没有回答。”

  南晓浩表示,这起事件的责任需要通过司法部门进行认定。乐清市人民医院一位不愿意透露名字的负责人说,他个人认为患者领取报告单时也没有遵守流程,而且如果患者及时向医生提出年龄不对、病理报告结果与胃镜结果不同等疑问,应该可以避免悲剧。他对附二医院为陈阿姨主刀的医生也有异议,“胃镜做出来的结果是胃炎,病理报告单显示又是胃癌。胃镜报告单和病理报告单结果不同的可能性只有10%。如果医生把两份报告结合起来看,很可能会发现问题。”

  陈阿姨做手术的附二医院院办副主任施扬华说,附二医院直接采用乐清市人民医院开出的相关检查报告,并作为手术依据是合理的。根据浙江省卫生主管部门有关文件,目前浙江省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已经实行医学检验和医学影像检查结果互认,“也就是说,像乐清市人民医院这类三级乙等综合性医院作出的医学检验报告,是可以作为附二医院对病人进行相关诊断和手术时的依据的。”

  同名同姓到底造成过多少尴尬和不良后果?

  

  三个张颖在医院巧遇差点吃错药

  外省一9岁女孩张颖因患急性肠炎,母亲带她到当地一医院就诊,在药房取药时,与另外两个叫张颖的孩子不期而遇,药房的大夫喊“张颖”拿药,患肠炎的张颖的母亲手便伸了过去。当药房的大夫再喊第二个张颖时,发现第一个张颖把第二个张颖的药取走了,那是治风湿性心脏病的药,误吃的后果不堪设想。而偏偏取药单和病历卡均没留下孩子的住址,大夫心急如焚,急忙给附近的几个派出所打电话查询,谁知叫张颖的女孩竟有40多个。幸好,张颖的母亲给孩子吃药时看了看药名,发现有误,回过头去找大夫,才避免了一场意外的医疗事故。

  同名同姓被误作杀人逃犯连遭警察审查10次

  河南信阳青年张伟,只因与网上逃犯同名同姓又同村,连遭铁路公安“审查”10次,他只恨自己的姓名太大众化了。网上逃犯张伟,曾在武汉一小区杀了两个人,被公安部通缉,自此,从没犯过事的张伟就没过过安稳的日子,至少10次被铁警误认为逃犯遭“审查”,每次被“审”都很难受,最后变成只要一看到警察就躲,更怕被“抓”。

  与被告同名同姓上海男子被误告上法庭

  上海松江市民秦先生收到一张法院传票,说他借了原告胡某两万块没还,老婆火冒三丈,问他把钱借给谁,他却莫名其妙。直到开庭,秦先生才知道原告找错了人。原来,被告和秦先生同名同姓同村,原告到当地派出所调取债务人的身份资料,因为只说了一个姓名,民警便为他抽取了秦某的资料。而胡某一时疏忽,见村名和姓名没错,就调取了秦某的“常住人口登记表”并提交法院。

  金华市工商局一则任免通知前后任都叫“何明明”

  金华市工商局曾发布过一则正常的职务任免通知,因为被免职和新上任的两个人同名同姓同性别(年龄不同),引起了网友的热议。金华一位姓氏研究专家说,以金华总人口基数计算,两个“何明明”在同一个单位工作的概率只有70万分之一,而先后任职同一岗位,这样的几率就没有办法解释了,只能说是“火星撞地球”。

  宁波同一公司两人同名同姓致工资打错人

  在宁波一间公司,有两个同名同姓的人,由于公司财务的疏忽,把打给一位员工的工资误打给了另一位同名同姓的员工。而后者又认为这就是她应得的工资,不肯退还。于是,公司只好以要求返还不当得利为由,将其告上了法庭。

  北京市委常委中出现两位“陈刚”

  在一次北京党代会上,当选的新一届市委常委中,出现了两个陈刚。两位“陈刚”同名同姓,一位是现任北京市副市长,生于1966年,湖北崇阳人;另一位是北京朝阳区委书记,生于1965年,江苏高邮人。北京新当选的市委书记郭金龙在介绍这两位“陈刚”常委时,“不得不”用上了“另一位陈刚同志”的特定语。

  全国人大代表中也不乏同名同姓

  在全国人大代表中,也不乏同名同姓的先例,有的甚至是三位代表同名同姓;在天津和重庆两个直辖市,也出现过政协主席这个岗位同名同姓都叫邢元敏的巧事,只不过一个是男的,一个是女的。

  怎样避免重名尴尬和不可预计的后果?

  使用名字时,尤其是在银行、医院、通讯、邮政等部门使用名字时,一定要带上身份证,填写个人信息、收取个人物品、拿报告单时都要仔细核对。毕竟,同名、同姓、同性别、同住址、同年龄的人遇到一起的概率会低很多。若能预见因同名同姓带来不便,应及时备注。至于在学校在单位遇到同名同姓之人,就只能按年龄分个大小,或者标上ABC了。

  取名时如何尽力避免同姓同名呢?有专家建议,首先是不用俗字或流行字取名,尤其是姓氏普遍的,最好不取两个字的单名,取四个字的也很不错,或者在父亲的姓氏后面加上母姓。

  另外,如今按族谱取名已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而且也容易重名,比如现在叫“孟繁×”的就很多。

  也有专家提议,有关部门应对重名问题进行立法,并开展防止重名的服务。如果新生儿的名字经查在本市有三个以上的,其他人就不能叫这个名字了,同时公安部门可改进户籍管理系统,报户口的时候,在计算机里一查询,立刻就可知道有多少重名了。同时建议家长,目前我国给新生儿上户口有一次改名权,儿童入学前要考虑清楚,若姓名太容易重名可及时改掉,以免将来尴尬。

  取名容易,重名尴尬,且改且珍惜。

编辑: 赵洁   赵洁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即时报
分享按钮
Copyright © 1999-2022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