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发·佳境天城开盘当日享受9.8折优惠,风情苑对刚推出的两幢楼所有户型均打9.7折;南岸晶都花园对一次性付款的消费者打9.8折……
近段时间,杭州房地产市场上劲吹“打折风”,一些楼盘开盘就对所有客户打折,有的则提出“凭教师证可打9.5折”、“加入房友会享受9.8折”之类的说法。还有的开发商承诺为大户型住宅购买者代缴1.5%契税。
但是这些做法效果并不明显。从4月以来,已经快过去一个季度,房地产市场依然极度低迷。
同样一个市场,为什么从前有那么大的需求,现在却一下子消失无踪?
此前,一直有一些“专家”言之凿凿地称,杭州房价不会降,因为有坚挺的、不管房价多高都会趋之若鹜不得不买的“真实需求”在支撑,每年有多少多少结婚的人,有多少多少大学毕业要留城工作的新的购买力……。他们还声称,调控政策到一定时候,真实的需求就会凸显,并将房价稳定地支撑起来。
问题是,已经过去了近三个月,这个时间段就是没有什么人买房。在这样长的时间里面,这些火爆的、旺盛的、饥渴的“真实需求”上哪儿去了呢?
在过去几年中,杭州的房价呈现出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同一个项目,4000多每平米大家说太贵了,老百姓根本买不起,涨到8000多,大家说太贵了,肯定要崩盘了,再涨到13000,大家说,真贵,但是能买到已经不错了。
在这些年中,土地还是那块土地,建筑成本也没有高多少,更重要的是老百姓的收入并没有提高到哪里去,房价却翻着跟头往上涨。尤其应引起重视的是,一些当年协议转让、用极便宜的价格获得土地的项目,故意拉长开发周期,囤积居奇,谋取更大利益,时至今日,杭州还有一些上世纪获得土地的房产项目在开发“第X期”。在上涨速度惊人、既超过其他行业收益更远超国民收入增长幅度的房价面前,百姓的钱包急剧缩水。
这场数字游戏扩大了消费者对房价上涨的恐慌,也撑大了他们对自己还款能力的想像。在这样的想像中,越来越多的人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财富在他们的恐慌中迅速地转移到开发商的口袋里。而他们却要将余生投入漫长的为还清贷款而辛苦工作的生活。
从今天的冷清场面可以看出,过去那种通宵排队之类的热闹场面,并不能说明消费者真的就如此钟爱这些价格高得离谱的房子,人们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两个心理因素的影响:一是被不断上涨的房价吓怕了,怕再不买就又买不到或买不起了,于是在开发商精心营造的虚假“紧缺”态势和营销商“过了这村就没那店”的宣传策略下,拿出一辈子积蓄投入房市;二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创造了很多个财富神话,能买到房子就意味着赚到大把的钱财,人们受到这种快速致富的梦想刺激,连老太婆买菜的铜板都掏出来去炒房。而这种大面积的疯狂,恰恰是泡沫的典型症候。
无论哪种心态,背后都闪烁着一些拿开发商钱财的所谓“营销高手”、“策划大师”的身影。类似的各色人等,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的一个个受益环节,共同撑起了“真实的需求”之论调。
浙江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认为,在过去呈现的旺盛需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复制”出来的。正是因为很多个人和企业看到了土地紧缺带来的预期上涨空间非常诱人,纷纷投资买房,房产到达不了最终使用者,而是被放入“仓库”,房产供给被快速“收藏”,市场需求出现不断“复制”现象,使得住房失去了原本的居住功能,仅仅成为一种“价值符号”。
撇去了虚假的需求泡沫,剥离了花里胡哨的营销花招,人们对住宅的需求建立在改善自身居住条件和优化城市面貌的基础上。与此同时,这种需求有一个最根本的特征,那就是符合百姓真实的收入水平。满足这样的需求,需要这个市场的各界人士基于健康心态的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