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狙击“期权腐败” 党政领导干部去职受限
www.zjol.com.cn
2005年08月23日 09:46:37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
前温州市副市长吴敏一或许会感到“庆幸”:如果在今天,他的人生之路就不可能按照两年前自己的设计来运行了。
2002年,浙江省、市、县三级领导班子换届时,当时仅45岁、正值年富力强的吴敏一突然辞职,担任了浙江红蜻蜓集团的高级管理人员。与此同时,前温州市副市长林培云(52岁)和副秘书长王运正(54岁)、何包根(56岁)等,均或辞职或退休。对于这几位下海官员的跟踪报道,甚至持续了两三年。
如今,在浙江省,像他们那样存有去职之心的官员已难如愿。除社会的“软压力”,他们更要面对一系列严格的审核程序———今年7月,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出台一份文件,名为《浙江省贯彻实施<关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事经营活动有关问题的意见>的若干规定(试行)》。冗长的名称,其核心内容是对于党政领导干部辞职,从条件、程序、辞职后从业行为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限制和监督要求。
“期权腐败”
在最初对这些官员打破“官本位”的惊诧消退后,怀疑逐渐滋长:吸引企业的到底是官员的能力,还是其权力的影响力?一种观点认为,官员赴原辖区内或者行业范围内企业任职,有可能利用其过去的关系和影响力,为企业争取利益,导致不公平竞争。
浙江省政府参事室主任金士希较早提出“期权腐败”这个概念。“某些官员在位时表面上廉洁奉公,实际上已经和给好处的企业达成默契。”他说,“等到他辞职或者退下来后,到企业任职,再拿到种种好处。”
在调研中,金士希发现了不少疑似案例。他对《财经》举例说,某县级市房管部门的负责人在位时曾利用手中的权力给某公司很多好处,退下来后到该企业任职,获得了房子及30万元年薪等优厚待遇。“类似情况不少。当然这些干部也有一定的能力,但是获得这样的高薪更可能是靠权力寻租。”
2003年夏天,根据金士希的调研,浙江省政协委员杨扬向省政协递交了题为《领导干部“期权化”现象应引起重视》的提案,经媒体公开后,一时成为舆论关注的热点。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对此多次批示,要求“对腐败摸摸底”。为此,浙江省委组织部和省纪委曾专门进行调查。
同年,浙江省委组织部调研室主任王俊在《党建研究》撰文,将官员下海的权力腐败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洗钱”,以经商之名,将在位时收受的贿赂洗白;二是“权力投资”,在位时为企业谋取了不正当利益,辞职后再到该企业工作,搞权力期权;三是“利用剩余政治资源”,利用其行政关系网,为企业牟私利。
王俊认为,此类腐败“在调查中很难也很少发现”,但辞职者多为实权部门的官员,容易引发对腐败的推测和疑虑。浙江此次规定的出台,正是为了从制度上抑制这一现象,以保证政风清明和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
来源:
齐鲁晚报
作者:
楼夷
编辑:
何始玉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4.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