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刚刚履新16天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和贵州省代省长赵克志,双双现身京城,与铁道部签署了《铁道部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贵州铁路建设的会议纪要》。
作为中共“十八大”前的部署,去年年底以来,中央对多个省份的高官进行了调整,至今仍未完结。此前8月21日,“栗赵”二人贵州履新。“栗赵”到任后烧的这第一把火,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而媒体之所以聚焦“栗赵”组合,还因为他们二人的身份。此前,栗战书任黑龙江省省长,赵克志任江苏省常务副省长。
观察人士注意到,在本轮密集的人事调整过程中,出现了多位经济重镇高官调任中西部地区的现象。来自江苏的赵克志就是一例。不出意外,赵将在明年1月的贵州省人代会上转正。
结合西部大开发迎来新十年,观察人士认为,本轮人事调整,国家加强了对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性部署。
实际上,东部地区高官到中西部地区任职早有先例,并且“效果显著、成绩斐然”,此次调整被视为这种成功经验得以开始推广。
“栗赵”的第一把火
“栗赵”烧的第一把火,是致力于贵州未来多年的轨道交通建设。
贵州省和铁道部签署的纪要强调,贵州省和铁道部将共同大力推进贵州省在建和拟开工建设铁路项目合计29个,在省境内总规模约4759公里,总投资3990亿元,将使贵州形成“两横两纵两环”的铁路体系。同时,千方百计加快在建10个项目的进度,加快推进2015年前拟开工建设的14个项目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将2020年前拟开工建设的5个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栗战书在这次会议上指出,中央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要建设东北亚、中亚、南亚、东南亚四个国际通道,“部省纪要”的签署实施,特别是贵阳至郑州和黄桶至河口铁路的建设,可以完整地形成我国东北、华北通往西南连接东南亚的一条铁路通道,将使贵州省成为全国通往东南亚国际通道的重要节点。
在观察人士看来,贵州的轨道交通建设已被确立下来,将成为贵州摘掉落后帽子的强力助推器。其实,在上一任官员主政时期,已将此提到尤其重要位置,并取得了显著成绩。正因如此,“栗赵”此举颇受赞许。
“西部省市,市场要素仍不发达,在现阶段,必须要依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和资源配置,所以领导者的能力,对地区的发展往往有关键作用。”贵州省社科院专家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