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第三批学习学习实践活动,丽水市提出实施农村“135”工程,连续三年重点培育100个中心村、转化300个后进村、创建500个生态文明村,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这既是该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两大战略”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该市生态文明建设向农村的延伸,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为此,在创先争优活动中,该市抓好工作结合,将农村“135”工程作为在农村基层开展“生态文明先锋”创先争优活动的总载体,引导党组织和党员在实施农村“135”工程中创先争优,以农村“135”工程的成果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实际成效。
在创先争优目标设置上,突出分类指导
针对不同类型村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基础,提出了不同的发展要求,分类制定针对性强、可操作的创先争优目标。中心村围绕实现人气集聚、产业集聚、感情集聚、民心集聚开展创先争优,努力实现布局合理化、产业规模化、人口集聚化、设施配套化、服务优质化、环境生态化;后进村围绕强化班子、发展经济、维护稳定开展创先争优,实现存在问题有效解决,主题教育、破“三难”、“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村级民主管理有效推进的“一解决四推进”,为建设生态文明村打好基础;生态文明村围绕建设生态班子、发展生态经济、优化生态环境、弘扬生态文化开展创先争优,不断提升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村党组织围绕“135”工程和创建“五好”党组织的要求,明确争创目标,细化具体任务,确定完成时限;党员干部根据自身特长和岗位职责,围绕村创建目标,参与具体责任分工,作出细化承诺。通过分类制定争创标准,使各种类型村的创建目标进一步明确,争创动力进一步增强,为真正实现“先进带后进,抓两头促中间”打好基础,力争到2012年底,全市60%左右的行政村基本达到生态文明村标准,其中80%的生态文明村党组织达到“五好”要求。
在创先争优活动安排上,突出运用载体
通过科学设置和运用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将创先争优理念和要求融入其中,进一步激发党员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热情。开展主题教育。着眼于把党内教育向群众教育延伸的要求,在全市农村深入开展“忠诚于党、感恩于政策,造福于民、服务于发展”主题教育,以“忆昨天、干今天、盼明天”为主线,帮助群众算三帐、比三比、思三思,即一算党的惠民政策有多少,对比自己得了多少实惠;二算国家投入有多少,对比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三算群众收入增加多少,对比与小康标准还有多少差距,引导群众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富而思报。目前,全市共组织开展培训3800多场,培训教育党员群众57万人次。开展“创三新、破三难”工作。针对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农村增收难、建房难、贷款难的“三难”问题,各级党组织积极开展生态功能区调整改革创新、山区农民异地转移改革创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的“三大改革创新”和推进农民增收六大目标,并通过层层签订“创三新、破三难”责任书,明确农村党员干部的工作方向、任务和职责,把农村党员干部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推进新农村建设上来。今年上半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3.1%,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11139户,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15万笔。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坚持把发展第一要务和稳定第一责任有机统一起来,积极推行“住村干部联村、村两委干部联组、村民代表联片、普通党员联户”工作机制,形成覆盖全面、力量充足、反映迅速的管理服务网络。全市共组建了由34414人组成的6037个服务组。在今年梅雨汛期中,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坚守岗位,奋战在第一线,在防汛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仅在6月18日强降雨中就成功帮助安全转移近2.5万名群众,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
在创先争优活动推动上,突出重在实效
认真贯彻创先争优“五重”要求,通盘考虑,全力推进农村“135”工程,确保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及时显现。领导推动。明确创先争优活动和农村“135”工程作为“一把手”工程,并纳入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各县(市、区)委书记提出了认真当好一个组长、带头联系一批示范点、牵头解决一个重点问题、深入进行一次交流、真诚接受一次评议的“五个一”要求。目前,9个县(市、区)委书记累计到联系点指导工作58次,市、县领导小组成员和县(市、区)委常委共联系基层党组织325个,到点指导486次,帮助解决问题234个。考核推动。根据三种类型村的特点,分类制定考核评价办法,实施针对性考核奖励,激发工作积极性。如中心村培育考核评价办法中,确立20项指标,对考核基本合格村,市财政按每村5万元的标准实行以奖代补;对中心村培育工作考核列前3位的县(市、区),分别奖励20万元、15万元、10万元工作经费。项目推动。中心村主要是在人口聚集、设施配套、产业发展等方面给予扶持;后进村主要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等方面给予扶持;生态文明村主要是在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给予扶持。目前,全市有72个村编制了中心村培育建设规划,初步确定各类建设项目870多项;全市333个后进村共解决主要问题698个,正在解决的315个;500个生态文明创建村共改造完成危旧房1.52万户,硬化村庄道路621公里等。帮扶推动。开展“驻乡进村,组团服务”活动,整合机关部门力量,合力推进“135”工程。先后选派了10个市级服务组和183个县级服务组到乡镇(街道)帮助整顿1-2个后进村,帮助培育若干个中心村和生态文明村。到目前,仅在后进村这块,服务组就帮助落实项目527个、筹集资金9000多万元。
在创先争优氛围营造上,突出联动互动
注重整合各类资源,积极营造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以强大的合力推进农村“135”工程。注重党内互动。以“强村带弱村、机关联农村、学校支农村、企业扶农村、社区帮农村”等形式,开展党组织结对共建,并通过共享资源、共上党课、共同活动等手段,带动农村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化活动,促进农村发展。充分利用党代表在党员群众中威信高的优势,以党代表争优秀带领党员争优秀,提出基层党代表当好农村“135”工程宣传员、信息员、参谋员、联络员、监督员、引领员等“六大员”,带领农村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创先争优。注重党群联动。按照党组织创先进带动群团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带动群众争优秀的要求,抓好创先争优活动的延伸。市妇联在全市妇女中开展“争当卓越女性、争创一流业绩”竞赛活动,团市委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活动,共评出好青年2751名,在全社会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注重典型带动。在市级层面推出了景宁县三石村党支部、遂昌县应村村党支部、消防战士左秀俊、乡镇干部周培炎等一批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进典型,全市共宣传各类先进典型393个。为方便相互学习借鉴,还着手编写后进村整顿转化、中心村培育、生态文明村创建三十六法系列丛书,并组织引导同一类型村开展“比学赶超”,看工作进度、看完成质量、看群众评价,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注重宣传引动。在丽水政府门户网站和《丽水日报》开设专栏,并运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及时宣传创先争优活动的进展情况、成功经验、生动典型和实际效果。依托党员手机短信教育平台,及时将创先争优活动的要求、动态和先进做法等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到每个党员手中,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顺利推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