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办、国办最近将出台有关公车配置使用的新规定,公车配置的标准和公车的总量都要下降,而且有关部门还要公布公车的详细数量和需要减少的数量。网民称此为“史上最严格”的一次公车改革。
如今,官员出行有公车接送,俨然成了权力的象征。公众不反对官员使用公车,反对的是官员对公车的违规使用,也就是被老百姓痛斥为“车轮下的腐败”的公车私用,以及附着在公车身上的天价维修费等非正常的费用开支。公车腐败,已引发群众诸多反感,甚至谴责。
与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一起位列“三公”消费的“公车私用”,一直是公共行政治理的一大顽疾。权威调研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
这些年,民众期待公车改革的声音一浪高于一浪,有关方面致力消除公车腐败的行动似乎一直没停过。但从实际效果看,要么“雷声大、雨点小”,要么浅尝辄止、虎头蛇尾,要么因补贴标准过高引发质疑,没有实质进展。
公车歪风治理难,根源在于坐公车的人都是拥有权力者,让他们自己革自己的命自然难上加难,所以从制度上着手,再加大社会监督力度是根本。此次公车改革一经提出,迅速受到热烈回应,最关键的是将过去视为“不便回应”的公车数量、开支晒在阳光下。绝对的权力容易滋生腐败,只有让权力运行在阳光下,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和制约,才能确保权力成为为民谋利的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