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钱”进高低
让老百姓腰包都鼓起来
浙江已经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省政协委员林楠复述起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时,有些兴奋。“从‘十一五’的成绩单来看,城乡收入差距在继续缩小,这是可喜的变化。”
2010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达到11000元,年均增长8.0%,连续26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1位。
来自慈溪的省人大代表覃小兰有更深刻的体会。五年前,她所在的周巷镇人均收入每年仅几千元,经过几年辛勤创富,村里大面积种植了黄花梨等果树,人均收入跃上万元标杆。“2010年我们镇的人均收入13000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万元户从梦变成了现实,大家都说收入高了。”
覃小兰一直关注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她发现浙江有些地方还存在年收入三四千元的低收入家庭。数据一对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立马凸显。“浙江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贵在坚持。”
用平均数据比拼,我们可以说浙江富庶。但是在整体性的高收入与平均数值的小差距背后,依然有不容忽视的低收入群体、欠发达地区存在,依然存在收入差距过大引发的社会问题。
浙江大力推动就业创业,特别关注低收入群体增收,加强农村转移劳动力和城镇事业人口的就业工作,大力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
缩小地区差异,提高收入,政府要给力,企业也要发力。
台盟省委会主委、省台联会长张泽熙颇有心得。他所在企业曾帮助景宁建设路桥、防洪堤坝。8年前,省台联牵线搭桥,请来台湾农业专家为景宁农业“把脉”,将高山精致农业植入丽水山区。张泽熙相信,再经过几年积累,景宁老百姓的收入上肯定会有一个新飞跃。
“十二五”伊始,《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突破”的具体目标要求,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8.5%和9%,基本形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收入差距扩大趋势得到根本遏制。
这个时代早已淘汰了平均主义,但一个合理的高低差距才能让我们“钱”进的台阶迈得更高,让共同富裕的夙愿早日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