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乡镇卫生院就医报销力度
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三医院院长 张延祥
“看病难、看病贵”是关乎老百姓的重大民生问题之一。目前,从浙江就医的状况看,大医院门庭若市,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小的医疗机构却病人较少,“看病难、看病贵”的矛盾点主要集中在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
借鉴国外医疗资源配置的经验,结合国内新医改实际情况,理想的就医模式应该是遵循就近就医的原则,大医院的功能应该是收治危重病人和疑难病人,而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应主要到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院接受治疗,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功能,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实现人人方便就医的目标。
人们喜欢上大医院看病,主要的原因是对小医院或乡镇卫生院的医生不信任,担心医疗技术水平比不上大医院的专家。由此可见,要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是要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乡镇卫生院的诊疗水平,增强老百姓的信任感。
对于加强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张延祥提了几点建议:首先要加大财政投入、更新医疗设备,同时增加人员编制,吸引专业人才专门从事基本医疗服务。
另外要加大对乡镇卫技人员的政策倾斜力度,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医学院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还可以加强基层卫生院的医资水平;而对深受农民群众欢迎但无执业医师资格的传承中医师,可采取通过人事、卫生部门组织的考试、考核等方式,授予中医执业资格,吸收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在当地执业。
还可以设立专项奖励基金,资助乡镇卫生院卫技人员的科研立项,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此外还应加强培训和对口支援,提高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并要提高乡镇卫生院人才的工资劳务待遇。
另外,对患者来说,就是要完善县、乡医院“双向转诊”制度,进一步加大乡镇卫生院就医的报销力度,保证病源。
●来自医改一线的声音
医改仍需务实,务实更是民心所向
社区医院要做好
居民健康守门员
朝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业务副主任丁宏建:新医改中倡导大家“首诊到社区”,让社区医院做好居民的“健康守门员”,关于这一点,现在还不容易做到。所以需要有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政策,才有可能完全实现社区首诊。
医务人员要提高
医疗水平和服务意识
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党委书记黄进宇:作为医务人员,要适应医改,在提高自身医疗水平的同时,也要提高服务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看病。另外,现在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可事实上,医学不是万能的,希望得到患者理解。
希望社区医生常上门服务
市民楼爱娣:退休后,我的报销比例有85%,不过,我感觉甲类药的覆盖面太小了,特别是我们这些年纪大的人,一些想不到的情况一出现,自己负担钱就多了。希望国家能扩大医保药物覆盖的范围,减轻退休职工的经济压力。
另外,还希望社区医生能多点便民措施,多多上门服务。
●来自热线的声音
市民王丽:我是一个孕妇,去年下半年开始交医保的,今年1月份开始,我就可以享受医保政策了。不过,我希望,以后孩子也能参加医保,毕竟,孩子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容易生病,如果有医保的话,家庭负担会小一些。
市民陈爱娥:我有胆囊炎,正在犹豫是否手术。我生了五个孩子,但他们工作比较忙,没法抽时间长期照顾我,希望以后所有病房都能有无陪护服务,像我这样的老年人很需要的。
杭州市三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徐智慧:就目前来说,部分医改政策的陆续实施,对于那些需要长期吃药和治疗的病人来说,药费确实降了下来。但现在受益的病人范围不大,希望在接下来的医改中,病人自付的比例可以再下降,而医保覆盖的病人还可以更多。
另一方面,从医是个风险高、竞争又激烈的行业,每年都有部分年轻医生流失,希望可以出台相关政策,稳定医生队伍,解决医生的后顾之忧。
●来自今日早报微博的声音
@小果:现在有个奇怪的现象,国家一公布基本药物,药店里就买不到了,听说是很多制药企业觉得没什么利润就不生产了,于是想办法换包装改名称变成新药在销售,可实际上效果是一样的。我觉得基本药物不能只规定某种药物,应该把外延扩大到某类药物。
@deboy:大医院里人挤人,社区医院又冷清得可怜,原因是老百姓不相信社区医院的技术。不妨让大医院和社区医院结队,让大医院的专家收社区医院的医生做徒弟,提高他们的水平,这样我们生个小毛病就可以直接去社区医院,而不用去大医院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