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在家里打个电话,就会有敬老院派专人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上门;智力残疾人员在社区的“阳光驿站”里,可以学习生活技能、进行职业培训和工疗康复,然后融入社会……像这些社会管理的创新品牌,我们江东区还有很多,如“四点钟学校”、城管义工、爱心超市等。每次想到这些服务品牌很受市民欢迎,我心里就特别有感触:创新社会管理,要树立平民视角,多从普通群众的民生需求入手,才能有生命力。
我们经常说,一个城市,三分建设,七分管理。一个社会同样如此。经济发展快了,社会管理却跟不上,社会就会“生病”。所以,社会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大问题,搞得好,就能促进社会和谐;相反,如果社会管理工作跟不上,就会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
创新社会管理,要牢牢把民生放在首位。“十二五”期间,江东区将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八大行动”,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提高公共资源的公平性、可及性,把更多的新增财力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努力使社会的每个角落都能平等地享受公共财政阳光和改革发展成果。作为宁波市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之一,江东区把创新社会管理与着力解决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突出民生问题结合起来,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创新社会管理,要多关注城市“低洼地”,多关注普通群众特别是特殊困难群体的需求。这几年,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江东区作为宁波中心城区之一,高档住宅、高档写字楼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像世纪东方广场等高端城市综合体也应运而生。但是我们还有很多群众生活在设施老化的旧小区、城中村,一些特殊群体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因此,我们在创新社会管理时不但要“向前看”,超前谋划以适应城市的快速发展,还要经常看看城市社会管理是否有“低洼地”,有哪些群众需要政府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只有社会管理没有了“低洼地”,我们的管理工作才算合格。
社会管理从表面上看,管的是人、管的是事,但从本质上看,管的则是人心。只要老百姓的心舒了、气顺了,我们的管理就顺利了。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要及时了解最基层群众的迫切需求,虚心听取群众的呼声,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蹲点调研、定期接访下访、联系基层等制度,积极推行社情笔记、“大联调”机制、六必访、和谐圆桌听证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等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让更多的群众支持社会管理工作。
我们有一个目标,力争通过3至5年时间,形成全区范围内较为完善配套的社会管理体系,把江东建设成为浙江省最安全的城区之一,打造成为满意度高、幸福感强的和谐宜居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