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北京3月3日电 六成以上税收、七成以上GDP和外贸出口、九成左右就业来自民营企业,我省是当之无愧的民营经济大省,也是劳务输入大省。怎样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怎样让“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的幸福感惠及生活在浙江这块土地上的每一名农民工?这成为时下的热点话题。
27岁的农民工熊艳玲是海盐一家紧固件厂的业务员,从湖北来浙打工已有5个年头。她今天打电话给记者,询问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有什么好建议?为此,记者采访了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部分代表和委员。
切实维护权益
如何让员工在企业所在地安居乐业,这是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一环。全国人大代表、富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赵林中说,要注重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求职群体的诉求,原有用工模式亟待创新突破。
赵林中的“法宝”就是两句话:“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职工好比小河,企业就像大河;小河有水大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他深有感触地说,新生代农民工对享受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比较高,就业机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对他们的就业选择和流向都会产生直接影响。“企业是大家庭,只有善待员工,帮助他们致富,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他们才会有归属感。”
赵林中准备在两会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在经济发达地区,企业可以为员工增设“工龄工资”,员工在企业做得越久,贡献越大,就应该获得更多报酬。
“企业关爱员工,员工就会加倍地爱护企业。”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认为,只有企业切实承担起社会责任,将员工看做是财富而不是成本,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才能使企业和员工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事业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结合自身实践,徐冠巨建议,企业发展了,成果要与员工共享。员工工资的增长不应该仅通过加班和延长劳动时间来实现,更应该通过能力与效率的改善来实现;企业要建立员工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的机制,确保员工基本收入稳定、确保收入动态增长、确保分配公平公正;要大力营造同事之间既和谐共处、又你追我赶,既相互关心、又相互竞争的良好氛围;要努力为员工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
营造家的感觉
“如何让农民工在城市里找到家的感觉,我觉得应从满足他们的需求角度来把握。”全国人大代表、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制品分厂二车间质检员杨晓霞是一名农民工,她说,一座城市对于农民工的吸引力不仅仅是发达的经济、优越的生活环境,更在于这座城市是否能真正从各方面接纳他们,将他们看作城市的一份子。
杨晓霞代表认为,各级政府为农民工做了大量工作,但还有很多难题待破解,特别是“同城待遇”问题。她希望能逐步实现农民工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
全国政协委员、利时集团董事长李立新告诉记者,宁波2008年在全国率先出台五险合一的“社保套餐”,让在宁波务工的农民工能够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吸引了许多农民工积极参保。
“对那些急需劳动力的城市而言,应该思考如何真正地给予农民工平等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待遇,让他们更有尊严地生活,这或许比一窝蜂地争抢农民工更有效。”李立新委员说。
倡导家的文化
今晚,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在北京召开媒体见面会,吸引了50多家媒体采访。有记者问宗庆后:你们公司的员工节后都回来了吗?
他的回答出乎在场记者的意料:“我的员工根本没有回家!”
宗庆后说:“在公司,我始终倡导家的文化,所有员工都是家中的一员。举例说吧,我平时吃饭就在单位食堂,和员工一起,大家都是平等的。而过年期间,只要愿意加班,按法定3倍工资计酬,除此之外,每人每天还有100元补助。去年除夕,我给留杭员工拜年,从上午10时开始一直拜到下午2时,因为我在杭州8处都办了年夜饭。”宗庆后认为,在他看来根本不存在“用工荒”。
宗庆后说,娃哈哈员工收入比创业之初涨了100多倍,但涨工资只是一部分,所有员工都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目前娃哈哈分给单位员工的住房就达1000多套。刚刚建成的海宁基地,还兴建了一批专为外来青年工人提供结婚用房的住宅楼。“我们要留住人才,房子当然要提供。”宗庆后幽默地说。
帮助提高素质
全国政协委员黄建中一直很关注和谐劳动关系的话题。
这次两会,他专门针对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问题提出建议。黄建中认为,农民工大多学历不高,语言、饮食等生活方式又不同,一些本地人总是戴着“有色眼镜”看待他们。
“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农民工素质很关键。”黄建中委员说,现在农民工培训比较偏重技能方面,但在此基础上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同样重要。他给记者举了个简单的例子,一个保姆如果仅仅学会怎样干家务、带小孩,而不懂得如何与雇主交流沟通,很难干得好。
黄建中建议,政府可以免费为农民工开办相关培训班,如夜大、电大,并在结业后,通过考试颁发国家承认的学历证书。“尤其是80后、90后的新生代农民工,今后是社会建设的中坚力量,综合能力的培训更重要,这对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有积极作用。”
强化监督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博士生导师程惠芳提出,从成功企业的例子来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恰恰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讲个例子吧,桐乡一家化纤企业的员工和老板关系融洽,就像一家人。老板对我说,与其他厂不同,他厂里的销售人员都是从一线工人中提拔的,从来不从厂外另招。因为有了这个激励机制,员工的心和企业贴得特别近,全厂上下劲往一处使,凝聚力特别强。效益一年比一年好。”
程惠芳说,构建和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本意是维护劳资双方的合法权益、正当权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社会公正与劳资双赢的群体意识正在形成。理性的企业是不应当损害劳动者正当权益的。程惠芳建议,当劳资双方利益因力量强弱而导致不公时,就需要强有力的监督,确保法律落实不走样。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作者:
周咏南 余勤 阮蓓茜 方力 翁浩浩 李阳阳 余雯雯
编辑:
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