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他说,当前最大的危险在于腐败,而消除腐败的土壤还在于改革制度和体制。“我深知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贪污腐败,公众深恶痛绝,影响、后果之坏不需多言。总理的看法和公众的体会完全一致,这是对常识的尊重,是我们实现对权力监督的良好基础。
但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政治常识普及,并不能自动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结果。只有加快改革,创造条件让公众监督官员,才能让官员们谨记执政为民的诺言,才能让腐败危险不起来。
通常情况下,一说到腐败,每个人都慷慨激昂,但真正被举报出来的,却是少之又少。这一方面源于举报渠道不够完善和对举报人的保护不够,另一方面是因为举报的处理结果尚未赢得公众信任。
任何腐败别无二致,最怕的是阳光和透明。扩大包括公众和媒体在内的社会参与度,是对民意的重视,也是反腐的基础。因此,要真正遏制腐败,就得激活公众的参与和监督,特别是让官员的权力来源直接体现公众意志。比如,保障新闻媒体舆论监督和批评的权利,也能让贪污腐败行为受到监督和压力。
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必须严格执法,让司法不受权力的干预。只有依法让腐败官员受到应有的制裁,才不辜负公众和媒体的参与和监督。否则,光有公众的热情,遏制腐败依旧是句空话。进一步而言,激活公众的参与,也是培养公众主人翁意识的重要方式———通过亲身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寻到当家作主的感觉。
总而言之,要让腐败不再危险下去,让政治常识从口头落实到实践,不仅仅要靠总理的重申和推进,更需保障公众在社会治理中的参与度。因为普及和实现常识最好的方式,莫过于每一个人的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