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芳圆圆的脸蛋上总是挂着笑,笑声爽朗洪亮。除了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的身份外,她还有个被村民特别尊重的身份———网格平安和谐促进员。而她也因此获得了一个滑稽的外号“:和仙姑”。
和她一样被称为“和仙姑”和事老”的,还有3万多名平凡的衢州人。
和谐网格网罗民生信息
3年前,李晓芳被衢州市衢江区樟潭街道乌溪桥村选为网格平安和谐促进员。除了每月定期走访村里200多户人家外,她还不定期去村民家里串门,3年来从不间断。只要她带着意见收集本出现,村民就戏称,爱和事儿的“和仙姑”又来了。
“农村里家长里短的小矛盾很多。我的任务就是充当和事老,能劝和的就尽量劝。比较大的矛盾,我先劝住不让它升级,等当事人都冷静下来了,再向村委会反映,组织调解,事儿就容易解决了。”
除了调处村民之间的矛盾,只要是对农村平安和谐有益的事儿“,和仙姑”都会“冲锋在前”。一次,有村民提出,能不能恢复村里十几年前设立的腰鼓队。李晓芳觉得这个点子好,可以丰富农民平日的文化生活,就四处游说当年参加腰鼓队的队员,恳求她们“复出”。“因为年纪大了,不少老队员起先都不愿意,”李晓芳笑着说,“幸好我脸皮厚,不怕她们怪我多事,一次次上门劝,总算被我劝动了。”
在她的努力下,2008年,村里的腰鼓队终于恢复了。3年来,队里不仅固定了一群老面孔,还增加了不少新面孔。去年,这支腰鼓队代表乌溪桥村参加了衢江区的比赛。
乌溪桥村党支部书记陈雪祥说,如今全村一共有4名网格平安和谐促进员,去年一年用掉了7本意见记录本,处理的几十起矛盾纠纷,调解率是100%。“他们和村民聊得很深入,办事既热心又认真,所以很受大家尊重。”
在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后,衢州结合实际,开展了“网格化管理、多元化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平安连万家”工程。去年,全市一共确定了2.3万个网格单元,像李晓芳这样的网格平安和谐促进员,一共有3万多名,遍布整个衢州。他们掌握收集了10万多条民生信息,帮助解决了4万多个问题。通过他们的努力,全市1743个村、61万多农户全部建立了民情档案,实现了网格化管理。
“民情沟通日”传递平安
网格式管理为“平安连万家”奠定了和谐的群众基础。除了网格平安和谐促进
员,衢州市各级政府还通过“民情沟通日”的形式,定期掌握民情,满足广大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民情沟通日”是星期天。
“去年洪灾后,我们峡川镇集镇段防洪堤防洪能力严重受损。这段防洪堤全长1200米,关系到两个大村和3000亩耕地的安全。”沟通日上,峡川镇峡口村村民胡国文忧心忡忡地告诉区委书记朱建华。
“这是关系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朱建华立即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商讨,当场拿出了初步方案,并要求镇、村两级尽快启动前期工作,确保及时开工建设,保证群众安全度过汛期。
“我没想到当场就把事儿给解决了,这真是太好了。”一想到整修防洪堤指日可待,胡国文紧皱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这样的例子,在衢州各级政府举行的“民情沟通日”上比比皆是。“不少村民进来沟通的时候都吹胡子瞪眼的,结束的时候都笑逐颜开了。”衢州市委政法委综治督导处副处长张卫国说。
去年全年,衢州市一共开展民情沟通2万多次,征求意见建议5万多条,当场解决问题1.7万余件。其中,衢江区去年通过民情沟通调处纠纷2千多件,调处成功率近九成。
平安语录
通过“平安连万家”活动、“三民工程”等载体,我们真正做到了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这是切合衢州实际、深化“平安衢州”建设的新路子。实行网格化管理,消除了管理“盲区”和服务“真空”,大批矛盾和问题在萌芽时期便得到处理,减少了不稳定因素。“民情沟通日”活动,让群众按照自己的意愿管理公共事务,激发了群众关心、参与社会和谐建设的热情。为民办事全程服务,增强了各级干部为民服务的意识,融合了干群关系,树立了党委政府的良好形象。
衢州市委副秘书长
政法委副书记张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