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浙江网3月28日讯(余姚市综治办) 余姚市现有16周岁以下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6.1万人,其中义务教育段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3.7万人。近年来,余姚市在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段教育基础上,积极探索实践半工半读、订单式、爱心式等办学模式充分利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挖掘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办学,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职就学,不断推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义务段向中职教育延伸,提高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水平,帮助他们加快融入余姚,实现从“生存型”向“发展型”生存状态转变,也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初中后继续教育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一是完善政策保障,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全市所有中等职业学校全部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敞开大门,只要参加中考均可报考市内中等职校,并采取与本市学生同等的录取标准,在中职学校就读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还可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的待遇,每学年还可以享受1500元的国家助学金。如2010年12月该市成职校与台湾岭东科技大学缔结友好教育关系,每年选拔优秀的、家庭贫困的学生10-20人到台湾参加3-4个月的培训,培训费和住宿费均由企业承担。第一批通过选拔参加培训的8位学生中就有1名来自四川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二是实行“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为企业培养“准职业人”。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作为全国职教“半工半读”百所试点学校之一,自2007年开办“07机电半工半读班”以来,已先后开办了机电专业5个班,学生一半时间在校学习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另一半时间由学校安排到合作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合作企业对参加实践锻炼的学生每月发放一定的生活补助。目前该校已累计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半工半读班学生154人,其中82人已顺利毕业并已全部走上工作岗位,就业率达到100%。这种模式实现了学校与企业间的无缝接轨和学生的零距离就业,不仅让家庭困难的学生上得起学、学得到本领,而且学生毕业后能很快成为企业的生力军。
三是开展“订单式”办学,实现校企双向对接。“订单式”教学模式,即各职业学校根据企业的需求,开设相应的班级。如余姚市姚江旅游学校与企业合作,于2010年招收了138名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酒店服务与管理的教育,学费全免、工学交替,学校负责校内事务管理和文化基础课教学,专业课师资由合作单位派驻。余姚市职成教中心学校还分别与余姚阳明山庄实业有限公司、余姚宾馆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书,拟于2011年秋季联合开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面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招生,班额50人,学制三年。就学期间由学校负责学生在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由合作企业支付学生的学费和书费,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的场地、设备。学生到企业实习一年,期间企业付给学生800-1000元的生活费。
四是探索“爱心式”办学,探索社会力量捐资助学新途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中职就学的种种优惠政策和有益探索引发了各界爱心人士的关注。除了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经济上的帮助和人文上的关怀之外,2010年,宁波中宇房地产有限公司主动捐资122万元在余姚市职业技术学校举办数控专业的“中宇爱心班”,每年招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应届初中毕业生45人,连招3年,学员所需的学杂费、住宿费、保险费、校服费等均由中宇房地产公司提供。此举温暖了来姚务工人员的心,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