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队员查看岩心
地质人住的山村
浙江在线3月29日讯(记者 麻雪莲)“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远离了都市繁华和喧嚣,一群意气风发的年轻人高唱《勘探队之歌》,在浙江的山林深处追寻探矿理想。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前进步伐,一代代地质勘查工作者身背地质包,哪里有矿哪里安家。他们拥有城市户口,大部分时间身处山林,他们的工作场面不壮观,三五成群,却能为国家探明地下丰富的矿藏。
饿了,吃点干粮,渴了,喝点山泉。一个个地勘人坚守山林,高唱永不过时的“三光荣”精神,正如《勘探队员之歌》中唱道的:“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丰富的矿藏”。
因为热爱,80后小伙子坚守深山
从丽水市区到海拔800米的徐村铅锌多金属普查基地,足足开了3个多小时车程,其中近1小时走的是盘山路。去往钻机工作点的山路有些陡,24岁的王青却笑了,“我们把这路叫‘高速公路’。”
王青稚嫩的脸和前辈们的一样黝黑。去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省第七地质大队,之后便到徐村。天刚亮,勘查队就得出发,把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件宝”装进地质包,拿上午饭馒头、咸菜,再灌上一壶开水,在寂寞的山间寻找矿藏,稍微不留神就会被荆棘刮伤。
地质勘查的苦,一般人很难想象。这里的工作区地处遂昌、龙泉交界处,面积约119平方公里,这里群山连绵,毒虫、野猪出没山间。
与山林为伴,远离家人的生活难免寂寞,80后小伙却坦然钻进深山。“我是学地质的,必须上山。”王青说,小时候缙云老家常有“背包的”蹲在地上勘查、绘图,年幼的他盼望自己长大后也能挎上那只包。
“搞地质的,都是一根筋。”齐刚自嘲说,地矿人因为喜欢就一头扎进了山里。30岁的齐刚进入七大队近8年,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
这几年,他享受着找矿的乐趣,也体会到了地质工作的苦,有时想喝一口水也难。勘查经常要背几十斤石头下山,所以上山要轻装。一个夏日,带来的一壶水见了底,齐刚渴极了,下山时看到水田就直奔过去……
地质勘查挑战意志。2007年,齐刚负责南弄铅锌矿详查工作,必须进入一个明清时期的古采硐取样。硐口仅容一个人钻进去,里面是凹形的挖空区,手电压根照不出里面情况。
“心里给自己施压,你必须下去。”作为负责人,齐刚让队友留守,自己钻进硐口。脚下是快1米厚的蝙蝠粪,身子还不能直立。经过反复比对,他在近60米长的硐子走了两个多小时,最终选取了最佳取样点。
出硐之后,齐刚洗了两次澡也去不掉异样的味道。第二天,他高烧病倒,连呼吸都十分困难。齐刚挂了几天盐水,又去了矿区。没两天,虚弱的他再度病倒,医院诊断为病毒性肺炎导致的肺积水,并发出了病危通知。
队友们为他担心,得知消息的女友从杭州赶来照顾。20多天时间的相处,齐刚对工作的责任感让女友感动。出院不久,两人领了结婚证,妻子也辞掉了杭州的工作,随队照顾丈夫。
齐刚也没想到,这段住院经历成全了自己的婚姻。现在,夫妻俩住在地质队宿舍,过着简单而幸福的集体生活。经过努力,他负责的这个项目也取得了很好的找矿成果。
第七地质大队队长陈启强说,地勘人身上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奋斗、特别能奉献的“四特”精神。“相处久了,你会发现地勘队员是最可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