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德清县加强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积极创新履行机制和方式,取得了积极成效,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工作格局。
加强源头治理体系建设。源头治理是治本之举。为此,我们努力构建源头治理体系,使关口前移,尽可能防止、减少、弱化严重社会问题和社会冲突的产生。
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每年把新增财力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优先发展教育,全县形成了普教、职教、成教统筹,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各类教育互相促进的格局;大力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健全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服务制度,完善了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初步实现了城乡居民住有所居目标。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推进村级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紧紧抓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个关键环节,积极推行阳光村务“七步”工作法,推行村级班子差额直选,所有行政村全部实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在法律援助方面,建立了三级网络的法律援助体系,为困难人群提供法律援助。在低保和残疾人权益保障方面,建立了低保标准和低保户审核动态调整机制,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8.3%。
完善政府决策机制。对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通过社会征询、民主听证,增强干部与群众的沟通交流,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对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的决策,专门建立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确保避免出现较大的社会稳定问题。
优化人口管理服务。实施流动人口“本地化”服务管理协同模式,构建了“专门机构主管,专职协管员专管,村居委会、治保干部协管,用工单位、出租房主和外来人员共同参与”的基层管理网络。
强化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行公民道德教育,“民间设奖”现象蔚然成风,极大地带动了全社会崇尚公道、尊老敬老、重视科教、注重环保等。在民间设奖的带动下,全县涌现出了大批民间道德模范。同时,还建立了全国首个“公民道德教育馆”,村村建设“和美乡风馆”,带动和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建立完善动态协调机制。抓好源头治理能减少不少社会问题,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何况旧的矛盾和问题解决了,又会出现新的矛盾和问题。为此,我们在着力抓好源头治理的同时,还努力在建立完善动态协调机制上下功夫,使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得到及时化解。
建立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建立县委书记大接访长效机制,实行县主要领导每月接待来访群众制度和党外人士轮值参与信访接待日制度,将大量的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开展民情恳谈活动,在各乡镇实行定期恳谈日制度,为基层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化解基层各类矛盾和不稳定因素。设立县长热线和县长信箱,对群众诉求交由相关部门限期办理,落实跟踪督办、定期通报制度。
建立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和预警机制。在排查时间上,做到日常排查与重点时段的集中排查相结合;在排查主体上,做到乡镇、部门各司其职与全县协同行动相结合;在排查方式上,实行定期排查、滚动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对排查出来的矛盾纠纷信息进行科学梳理、分级建档、动态更新,落实针对性的化解处置措施。
建立完善矛盾调解机制和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即便抓好源头治理和动态协调,仍然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加上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加强应急管理体制建设十分必要。为此,我们在健全应急管理组织方面,健全应急组织体系,完善应急管理机制,优化应急管理预案,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提高全社会防灾救灾和应对危机的能力。
在“十二五”时期,我们将更加注重协调发展、共同治理、协商协调、源头治理、综合运用,力求在管理理念、管理主体、管理方式、管理环节、管理手段上取得新突破,真正实现从过去以政府为单一主体、以单位管理为主要载体、以行政办法为主要手段、以管控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模式,向政府行政管理与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良性互动,社区管理与单位管理有机结合,多种手段综合运用,管理与服务融合,有序与活力统一的多元治理、共建共享的新模式转变,切实构建起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社会管理新体制。
【作者为中共德清县委副书记、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