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5月03日讯
细心的群众发现,最近市区槐树路、彩虹路、和义路等一些道路的交通设施比以前规范醒目了,两旁安装了隔离栏,人行道上乱停的车辆也没有了,交通秩序好了很多。宁波市公安交警积极回应群众要求,在中心城区确定了交通流量大、情况相对复杂的8条道路、8个片区,作为疏堵保畅先行路(片区)全力开展创建,路面见警率、道路通行率、守法遵章率、设施完整率、监控到位率等都有不同程度提高。
既有城市布局集中、路网结构缺陷、机动车保有量激增等客观困难,又处于轨道交通、南站改建等重大工程建设的特定时期,中心城区“行车难、停车难”成为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此,市委书记王辉忠几次对中心城区的疏堵保畅工作提出要求,并作出了“既要严管,又要人性化”的重要批示。
面对群众的呼声,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向全市人民承诺“敢于亮剑破难题,忠于职守保畅通”,组织开展了交警大走访活动,到社区基层广泛听取群众关于交通管理的意见和建议。今年初,公安交警部门在赴杭州、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密集调研的基础上,开始实施中心城区交通秩序管理“规范停车秩序、行车秩序,提高见警率、管事率”。3月1日起,在海曙、江东、江北、鄞州四区开展疏堵保畅先行路(片区)创建。
公安交警各级领导和机关民警带头上路,将基层大队的绝大部分警力投入路面一线开展秩序管理。目前,基层大队一线交警比重提高到93.5%。针对市区支路、背街小巷交通节点多,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相互“加塞”、“抢道”的问题,城区交警对现有的交通组织、交通设施进行精细化改造。
同时加强常态化管理,针对10种严重干扰交通秩序、影响车辆正常通行的显见性交通违法行为开展了日常化的严肃整治。目前,中心城区轻微交通事故的“自撤率”已达到14.6%,现场处置撤离时间从原来的8分钟缩短到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