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4日讯
2011年6月10日20时57分,K7033次列车离开哈尔滨。
作为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抽调的评审组组长,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卫生检验科科长卢培恩,结束了白天对黑龙江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实验室的评审,赶赴黑河参加第二天的评审。
列车在广袤的黑土地上驰骋。车厢里,卢培恩正在组织专家讨论次日的工作安排和可能遇到的评审细节。
23时,讨论结束,卢培恩让大家先休息,自己则打开笔记本电脑,整理白天的评审情况。日历悄然翻到了第二天,他还在电脑上整理着评审资料。
次日凌晨2时30分,同行的专家却发现卢培恩倒在了车厢地板上。有医学知识的组员、列车乘务人员迅速实施现场紧急抢救,列车广播在深夜响起,紧急寻找医生和药物。紧接着,120急救车也来了……
可这一切都未能挽留住卢培恩的生命,49岁的他,因劳累过度,不幸因公殉职,永远离开了他热爱的检验检疫事业。
一根紧绷的发条
6月9日,宁波栎社机场,从宁波到哈尔滨的航班马上就要起飞了,可还有最后一名乘客没有登机。机场广播里反复在播放:“前往哈尔滨的CZ6761航班马上就要起飞,请乘客卢培恩马上到登机口登机。”
正在机场值班的宁波检验检疫局机场办工作人员陈欢,听到广播后赶紧掏出手机给卢培恩打电话,电话那头的卢培恩似乎有点迷糊,连连道歉:“不好意思,连续熬夜好几天了,刚才在候机时睡着了,谢谢提醒,谢谢提醒!”
陈欢当时压根儿没有往深处去想,因为在她的印象中,卢培恩为了工作,就像一根上紧了弦的发条。“我多么希望,我没有听到那一次广播,没有把卢科长叫醒,那样他也许就不会永远离开我们。”每次一想到和卢培恩的最后通话,陈欢总是禁不住伤心泪下。
“都怪我,没有坚持让培恩早点休息。”妻子周小涛流着泪自责,为准备这次评审,临走前一个星期,为了不影响白天正常工作,丈夫把评审的准备工作都放在晚上,连续几天都加班到凌晨两三点钟。
“在爸爸心中,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只有工作。只要电话打到办公室就能找到他。”女儿卢晓燕一说起爸爸便泣不成声。
卢培恩总是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追求工作的完美,他的时间总是不够用。就在这次黑龙江评审期间,为了多争取半天的工作时间,6月10日晚上卢培恩没有选择第二天中午11时从哈尔滨到黑河的飞机,而是选择了当天晚上前往黑河的列车。
火车启动前,卢培恩掏出手机给女儿晓燕打了个电话。电话里他很开心地告诉女儿,马上就回家。这竟成了他和家人的诀别。
一道坚实的屏障
1980年12月,卢培恩应征入伍。之后,他考入南京海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班。从此,他和医学检验结下了终生之缘。
毕业后,他在原海军412医院检验科从事医学检验工作。2001年4月转业之际,他毅然选择了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保健中心卫生检验工作。
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通关处处长金红阳,说起这位和自己相知相交了20多年的好战友、好同事、好朋友,眼眶里涌满了泪水:“把工作交给他,放心!”
虽然卫生检验整天面对的是玻璃试管、仪器试剂,又脏又累又寂寞,但身为检验科长,面对各种各样的疫病和疫情,卢培恩总是身先士卒。
“非典”肆虐时,他乘小船驶到锚地,给外籍发热病人抽血,近距离诊疗,把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甲型H1N1流感来袭时,他带着检测箱,深入机场、码头,手把手地教一线检疫人员如何最快速、最有效地采集样本。
2011年6月,出血性大肠杆菌袭击欧洲,疫情再次撞击国门,他再次对检测工作作出了安排,随时准备迎接口岸一线样品的到来。
……
“卢培恩同志用他精湛技术和奉献精神,为我们筑起了一道防疫的坚强屏障!”宁波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副局长周同说。
一座希望的灯塔
如今,距离卢培恩去世已经整整一个月,但每个人一提起他,泪水总是会浸湿眼眶。
“您常说‘质量是检验的生命’,而您却为检验检疫事业奉献了自己的生命!”和卢培恩共事8年的翟敏,含泪回忆起过往的点点滴滴:“习惯了每个月的质控报表抄送一份到您的邮箱,习惯了您的名字出现在体系文件的角角落落,习惯了您像一棵大树支撑着检验科。到现在,还不能相信您真的离开了,总觉得您还会一如往常从楼梯走上来,掏出钥匙包,打开办公室的门,埋头工作……”
“培恩,我们回家了,这里看得到海。”6月22日,卢培恩的骨灰在妻女和同事的护送下回到老家——山东荣成县宁津镇金庄村,一个山东半岛海边的一个小村子。
在整理卢培恩的遗物时,卢培恩的同事们震惊了。在卢培恩电脑上,还有一份长达61页、10万字的工作记录:从2001年4月9日到保健中心报到,一直到2011年6月9日他离开宁波前往黑龙江,每一天做什么工作,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哪天哪些人在加班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用不同颜色进行标注。
这,是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的生命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