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在秦山,有这样一位军人,扎根在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核电站,带领中队官兵建功“中国核电第一哨”,谱写了一曲当代革命军人忠诚使命的时代赞歌。他,就是武警嘉兴支队一中队中队长李国。“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来到秦山,领略这位核电卫士的风采。
火眼金睛严把关
1991年12月15日,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正式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没有核电的历史。担负核电安全守卫任务的武警嘉兴支队一中队官兵,因此被赞誉为“中国核电第一哨”。
2004年,李国从武警杭州指挥学校毕业,分配到秦山担任核电卫士。2009年初,李国被任命为一中队中队长。“安全是核电站的生命,也是核电卫士的生命。”任中队长以来,李国利用节假日,反复熟悉秦山核电站周围的大小山头,将每一个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都备注在笔记本上,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站活地图”。
为提高核电站安全系数,李国主动向秦山核电站管理部门提出,在核电站所有进出道路和执勤目标周围设立防线。核电站上下班时间有1000多人,每天进出人员、车辆的通行证多达20余种,如果验证时间过长,就会导致入口处拥堵,这对哨兵的执勤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为提高哨兵识别能力,李国组织战士迎着海风和太阳练,做到迎风迎光不流泪,5分钟不眨眼;为提高防伪识别能力,他带领执勤战士将证件做成小样板,对每种证件的防伪标识、主要特征熟记于心。现在,哨兵平均每天采证验证1500人次以上,每个战士都可以做到人、车、证“一眼准”。
2009年底,核电站的核反应堆封顶在即,核工业部一位领导前往检查工作,车至厂区大门被哨兵拦住。坚持原则的哨兵认证不认车的态度令核工业部领导不由地竖起大拇指。近两年来,经中队官兵采证验证100余万人次,无一失误。
特殊押运显身手
担负核电厂的核燃料押运,是中队每年的重要临时勤务。核燃料押运任务政治敏感性强,危险系数高。去年3月,中队又一次担负核燃料押运任务。李国带领8名战士担负此次押运任务。
当天上午7时,押运人员与核电厂的安保人员一起从厂区出发,9时准时到达某押运点。装核燃料上车,一切顺利。午饭后,押运车队准时从押运点返回。当车队刚刚驶出不久,惊险的一幕发生了,公路前方突然出现五六个人堵住了道路。
押运人员立即对车队外围实施武装警戒。李国带领两名战士上前了解情况,原来是附近村庄的一位孕妇即将临盆,需要马上送医院抢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看见身穿军装的李国走过来,“扑通”一声跪在地上,请求帮助。车子多停一分钟,就多一分危险。李国急忙上前扶起老人,“对不起,大妈,我们有紧急任务,不能送你们,还是帮你们叫其他车吧!”听到李国这么一说,对方的情绪顿时激动起来,附近围观的老百姓越来越多。李国一个箭步冲到隔壁道路,挥手拦了一辆小轿车,对司机说“同志,这里有一个孕妇大出血,需要马上送医院抢救,我们有紧急任务,请你帮忙送到医院!”然后从自己口袋里掏出300元钱递给司机。对方答应后,李国又带领两名战士小心翼翼把孕妇送上车。旁边的老百姓见状纷纷鼓掌。李国急忙跑回车队,检查押运车辆,确保安全无误后,车队又重新上路。
14时左右,押运车辆安全抵达核电厂区。支队领导得知此事后,予以充分肯定,不但安全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又树立了人民武警的良好形象。
扎根基层舍小家
这些年来,李国无论是个人还是家庭都遇到了不少困难,但他都以中队建设为重,把精力用在核电守卫事业上。
去年底,未婚妻马晶突然被医院诊断出右脑肿瘤,医生要求尽快手术治疗。当时,指导员闻宇正在带新兵,中队干部在位少,在未婚妻先后赴杭州和上海做手术、最需要人照料的时候,他无法抽出时间前去陪伴。
今年春节期间,核电基地内突发山林火灾,大火造成部分输电线路损坏,情况十分严重,中队全力投入灭火战斗。就在此时,李国接连接到姐姐的电话:“父亲病危,速归!”哪头重哪头轻?李国的内心很挣扎:“自古忠孝两难全,父亲需要我,部队的工作更需要我呀!”等到任务结束,他急匆匆赶回老家时,可父亲已经撒手人寰。跪在父亲的遗体前,这个坚强的山东汉子泪流满面,强忍着悲痛处理完父亲的后事又急忙返回部队。
别人千方百计往“高处”走,但是李国却有着不一样的想法。2006年,嘉兴支队考虑到李国军政素质全面过硬,想调他到支队机关当参谋。但大队又非常希望他留在秦山协助带一个较为后进的中队,李国毅然选择留在秦山。两年后,李国的一位亲戚托人把他调到某消防总队,该总队已经同意接收。李国看到中队刚有起色,此时调走,中队建设肯定受损失,便委婉谢绝了亲戚的好意。今年初,支队领导考虑到李国家庭困难,决定将他往嘉兴城区挪一下,以便于照顾生病的亲人,但在核电站总公司领导的挽留下,李国毅然留在中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