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岗位
、
送知识
送政策
进门入户
送清凉
浙江日报讯“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这番话,在杭州江干区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共鸣。
这个夏天,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为契机,围绕“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目标,进一步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延伸片组户民情联系服务制度,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本领,江干区启动了党员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
“认真学习领会‘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切实增强党与群众的鱼水之情,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在服务群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江干区委书记徐立毅介绍,开展“双万”主题实践活动,是进一步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举措。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面基层群众和企业的走访接触、座谈交流,广泛了解各个区域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倾听对党委、政府工作的诉求建议等,收集问题并加以梳理、分析、研究,这样有助于区委、区政府增强对基层工作的针对性、服务的有效性,能够更好地确保江干城市化的顺利推进,更好地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一家一户走访民生
片段一:“你看,这是我的民情联系本,上星期走访闸弄口街道10个居民家庭,居民关心的城市管理、老小区物业化问题,我都一个个记在本子上了。”江干区文创办主任盛露青拿着自己的本子说。
“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杭州市江干区每一个走访干部都领到一本民情联系本,按照日期、走访家庭名单,记录走访、座谈过程中的信息和反馈。
从7月1日开始至7月31日,为期一个月,江干区启动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广大干部走街串户,一家一户问计民生成为眼下江干区一景。
密切联系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时期,江干区紧紧抓住城市化带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历史机遇,推动江干大踏步向前发展。大发展也带来许多新的挑战,如何服务和保障大发展,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加强沟通联系,成为今年“十二五”开局之年,江干区为民服务工作的关键。
根据实践活动安排,江干区各区直机关部门组成9个走访组,结合“片组户”民情联系制度,按照联系的街道(镇)和社区(村)开展宣讲、座谈和走访。每位市管领导干部走访时间不少于7天,每位区管领导干部走访对象不少于10个,其他干部不少于8个,走访基层“两代表一委员”、村(居、股)民代表、企业(辖区单位)负责人、拆迁过渡户、困难户、老干部老党员、先进模范、高层次人才等。
走访服务主要以四种形式展开。
上门入户。建立“组团单位+街道+联系社区”三方活动机制,以3~4人为一小组,化整为零、全面推进上门走访活动,在时间选择上做到“不扰民”,在对象选择上做到“全覆盖”。注重沟通交流、增进互信,深入了解居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将党和政府的关心送到千家万户。
走访企业。大规模走访辖区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企业,重点向企业介绍江干区“十一五”各项工作完成情况、“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前景和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各项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和具体困难,积极帮助企业排解难题,当好企业情况“信息员”、企业政策“传递员”、企业发展“导航员”、企业事务“特办员”。
座谈交流。通过组织召开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企业代表、片(组)长、村(居、股)民代表等多个层面的座谈会,了解区里有关决策、政策、措施在基层的贯彻落实情况,探讨基层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区情宣讲。区直机关部门和各街道(镇)负责人以上党课、座谈会等形式,面向所联系的社区(村)居民、村民小组长、片区组长、辖区企业负责人等举办区情宣讲课,重点宣传区情、政情及涉及民生问题方面的情况,增强工作的透明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
一听一谈问计民生
片段二:“我们这次来是想听一听真心话、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什么困难、什么想法,大家都说一说。”杭州市江干区彭埠镇普福社区会议室,走访干部简短发言后,在座的居民户和片组长代表畅所欲言,纷纷谈起了自己在拆迁过渡期间碰到的问题。
江干区景华社区成阿姨,身患重病,家庭生活困难,还需要自付4万多元医药费,负担十分重,却一直不愿开口求助。走访干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马上联系慈善救助,帮助成阿姨筹集了2万多元医药费。
连日来,类似“零距离”、“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座谈会在江干区镇街道、园区、社区甚至是田间地头,以各具特色的方式陆续开展,问计民生,解决民生。
“凡在走访过程中,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都要通过协调会议的形式明确落实,按照谁收集谁负责的原则,及时反馈。”江干区委创先争优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在这个特别工作室的统一牵头下,四套班子领导率先示范,2501名干部走出机关大门,走访百姓家,基层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点子,使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区委办带领的第一组团在走访中发现御道社区1家特困户的岳母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地照顾半身瘫痪的女婿后,想方设法帮助这家人解决实际困难,并把这家人的事迹转区新闻中心进行宣传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区人大带领的第六组团,规定机关干部走访做到身体健康状况、群众生活状况、工作就业情况、子女学习情况、楼道邻里关系、社区走访情况、对机关和社区工作满意度、对机关和社区意见建议“八个必问”;区府办牵头的第二组团,区统计局建立AB角制度,将中层以上干部和部分党员列为A角,全程参与走访活动,局一般干部列为B角,作为走访候补人员,保证走访人员充分落实到位;区政协带领的第三组团采用部门与社区结对联系方式,安排结对走访计划表,参加活动的139名机关干部共上门入户119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366条,其中13个问题现场处理……
各级基层单位走访活动同样各具特色。丁桥镇结合自身特色,重点走访拆迁过渡在外的群众约2500户,围绕居民群众关心的安置房建设、社区配套建设、留用地开发等热点问题,听取居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四季青街道建立星期三“群众访谈日”制度,采取定人、定时、定点的接待方式,面对面与居民群众谈心交流,现场答疑解惑,进一步贴近了民心、拉近了干群距离。
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在干部走访后得到解决。江干区城建开发办边走访边落实解决问题12个,为普福社区10户特别困难家庭送清凉,帮助1名困难老党员解决临时过渡房;丁桥镇干部在走访村社中,结合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对居民反映较多的楼道堆积物现象进行了大规模的清理活动,发动社工和党员、代表、楼道长等200余人次,清理了大量堆积物。
长效机制服务为民
片段三:“坐在办公室,只会管自己的‘一亩三分田’,真正走下去,才发现老百姓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解决。”“走访的这段时间,老百姓对江干发展的支持和关心,让我感到脚下这片土地,不仅是一个检验我们干部执政能力的‘考场’,更是一方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地方。”……一句句记录在民情联系本上的感受,让不少走访干部受益匪浅。
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区各级党员干部共走访居民群众18804户,走访企业2170家。其中四套班子领导开展各个层面座谈会196场,区管干部到基层宣讲79场,收集意见建议3682条,收集问题2890件,已落实解决1221件,正在解决的有1600件。
走出机关大门,让广大干部收获良多。区委办干部在走访感言中写道:开始大家还为进不进得了百姓的门,说不说得上话担心,没想到老百姓给我们端茶倒水,主动和我们说心理话。笕桥镇干部在走访日记中写到: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了,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笑容,自己心里也踏实了。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不是一句空话,只有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工作的试金石,才能得到群众认可。
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些密切联系群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和经验也在被一一总结出来,内化为长效工作机制更好地为民服务。
促进交流总结的工作例会制度。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主题实践活动中,根据实际每个走访组及相关街道(镇)、社区(村)负责人月中至少召开一次会议,交流走访情况,集中梳理、分析和研究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着力健全各类问题的解决机制,探讨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严格的工作督查机制。对走访过程中群众和企业反映的意见、建议和问题,以联系组为单位定时汇总梳理,涉及哪些部门、如何解决由各联系组提出初步意见后分解到有关单位。区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各单位、机关干部参与活动情况进行督查,并及时通报走访情况。
联系基层、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在走访活动结束后,各单位重点围绕走访情况、特色做法、主要成效、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等五个方面撰写走访总结,特别要围绕干部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推进本单位效能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联系群众、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