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20日讯
“镇干部知道我们白天忙,利用晚上休息时间上门听我们唠叨,帮我们解决困难。这么体恤老百姓,我们很感动。”兰溪市梅江镇下马桥头村老党员周守驮说起下村“夜访夜谈”的镇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在梅江镇,有20支由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的“夜访夜谈”小分队。他们利用晚上住镇值班时间,深入村民家中,开展“夜访夜谈”活动,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解决村民的困难问题,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近日,记者来到下马桥头村附近的省级香榧园。去年11月以来,这里已种下10万余株香榧,面积达2000多亩。据投资开发的浙江喜燕生态农业发展公司有关人员介绍,到明年春节前,香榧种植面积将达到6000亩。
下马桥头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冬苟告诉记者,由于各种原因,部分村民一度对喜燕公司实施的香榧项目不理解、不支持,不愿意签订流转协议。镇干部和公司投资业主利用晚上时间,主动到这些农户家中沟通,取得了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一些农户主动提出要与公司签订流转协议。
梅江镇党委要求每个镇干部每月“夜访夜谈”不得少于四次(六户),并要求按照规定格式统一记录“夜访手记”,内容包括:夜访人、夜访对象、夜访内容、发现问题及处理意见、夜访感言。镇干部们将收集到的社情民意汇总后,再与镇里统一商讨对策。
梅江镇上祝宅村77岁的孤寡老人祝树根靠政府每月发放的100多元低保金度日,其居住的房屋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造的,漏风漏雨,老人一直想维修但无能为力。“夜访夜谈”小分队了解这一情况后,立即落实帮助老人加固房屋、修缮屋顶,解决了老人的后顾之忧。
2010年12月开工建设的兰溪市凯艺纺织工贸有限公司是梅江镇2010年招商引资项目。镇干部在今年4月的一次“夜访夜谈”中了解到,该企业在用电、用工方面存在一些困难,立即落实专人帮助解决。该企业于5月初正式投产,创下梅江镇从项目落地到投产出效益的最快纪录。
为确保“夜访”活动不走过场,梅江镇还出台了民意公示制、定期汇报制、首问责任制、限期办结制等一系列规则制度。其中每月10日、20日、30日是该镇村级组织的“民意落实日”———全镇52个村两委会在村办公室集体办公。全体联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也全部下到各村,接待群众,解决其反映的问题。同时,抽调镇干部和大学生村官组成回访小组,对反映问题的农户随机进行回访,掌握问题解决的实际进度。
随着“夜访夜谈”活动的不断深入推行,村民跑到镇里、市里要求解决问题的少了。一些村民坦言:“能在村里解决的问题,我们何苦跑到镇里、市里呢?”据统计,目前,梅江镇干部、大学生村官已夜访2563人次,解决民生、发展等方面的难题358个,帮助52个村完善了创业承诺和发展思路。金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