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盘、座椅、扶手全为小学生量身定做 德清标准成了国家标准
今年8月,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湖州市德清县被列为全国六个试点地区之一。
这项民生工程,德清已坚持做了六年。一年前颁布的校车国家标准也是依据德清经验制定的。
德清也因此迎来了国内许多城市前去取经,9月中旬,快报记者到德清实地,跟着校车上下学。
德清县有14辆仿美式“长鼻子”校车,不论是外形还是性能,都以安全为第一要素。
向前凸出了1.5米左右,这增加车前部碰撞时的缓冲区和变形吸能区。发动机设置在车前方,万一发动机着火也不会伤及车身。
超过1米,在与普通小车碰撞时基本不会直接伤害乘客。
采用笼式设计,全钢结构,钢板厚度大,最大限度保障乘坐学生的安全。
车身是建立在底盘大梁上的一个整体结构,把乘客置于创痛汽车“冲撞区域”的上方。即便是侧面碰撞,也能最大程度保障学生安全。
醒目的黄漆和反光板,配备停车信号臂,孩子上下车时像交通信号灯一样闪烁,装有下车护栏。
前后车门。车厢顶部还设有两个逃生出口。车窗上半截可以推拉,用随车配置的小铁锤可以将其敲碎逃生。
护栏全部软化设计,传统座椅后面的小拉手全都取消,防止学生头部碰到,车前面的护栏也抬高。
座位及扶手尺寸、座椅间距、材料和整体座椅结构都是按照学生的高度和尺寸设计。每个座位都装有安全带。
所有死角均可照到。
后排按钮:美国校车最后排设置了按钮,司机熄火后,必须要走到最后排按下这个按钮,才能锁住车门,然后离开。这样做,是强制让司机在车内巡视一圈,避免因粗心把学生锁在车上了。
委托给公交公司隐患不少
德清县教育局纪委书记罗永昌说,2005年,全县城乡一体化,大多数乡村小学被撤并,家住农村的学生要到镇上上学。教育资源是更优质了,但他们上学路途也远了,于是出现了接送需求。
最初,县里出钱,教育部门委托公交公司接送。一百多辆公交车,接送学生之余,还要跑客运。这样做,车辆和司机的利用率都最高,节约成本。
但弊端也很突出:公交公司对司机的考核是多拉快跑,利润最大化。在许多线路上,出现了超载、混载的现象,本来只接送学生的车,搭上了不少其他乘客,大家挤在一起,有安全隐患。
对公交车司机来说,他乐意早早把学生送到学校,然后去接其他生意,晚上耽误了,就迟点去学校送学生。早晨8点钟上课,他六点半就把学生送到学校了,许多同学还没睡醒。
送早了,司机说是怕路上堵,耽误了学生上课。来迟了,还是借口路上堵,耽误了。学生接送领导小组下面有个督查小组,每个月都会去抽查,每次都会发现这些问题,但拿司机一点办法都没有。
校车是专门定制的
到了2009年,德清县政府决定由财政斥资2000万元,购买79辆校车专门接送小学生,并成立了公司,招聘专职司机。经过几年的摸索,德清县也得出了校车的具体尺寸,技术指标,并委托宇通集团生产。
正是这个标准,后来被教育部作为校车国家标准。
罗永昌不止一次对前来考察的各地教育系统官员说,不建议购买中巴车、公交车作为校车,因为公交车的尺寸设计是按照成人设计的,不适合孩子,座位太大,坐不稳,扶手抓不牢,站不稳,遇到紧急情况,容易出问题。
把校车座位设置成孩子尺寸,除了符合儿童身体特征,更安全,还有个重要原因,成人坐在上面不舒服,避免校车被挪用。
校车车身被喷成了鲜艳的黄色,十分醒目,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到。这样一来,大家一看就知道是校车,便于礼让。
在校车中,“长鼻子”最大的好处是安全,即便发动机起火,孩子们也可以从容逃生;万一与其他车辆碰撞,还有缓冲作用,最大限度保障乘车学生的安全。当然,价格也比平头车贵。按照2009年的价格,51座的平头车是28万元一辆,“长鼻子”的价格是39万元。
县人大通过决议赋予校车优先通行权利
今年8月24日,教育部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车试点工作,德清被列为全国6个试点地区之一。其他5个是山东威海市和滨州市无棣县、辽宁本溪市桓仁县、黑龙江省鸡西市、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
德清县在全县实现国标校车全覆盖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规范运营管理工作,先后出台了《德清县学生接送工作管理办法》《德清县学生接送车优先便利通行实施办法》等规范性文件。
今年9月1日,德清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该县“学生接送车享有优先便利通行”权利,并承诺将尽快制定相关实施办法,这在全国还是空白。今后开通的公交专用线上,校车可以通行。目前,以当地校车最远路线计算,45分钟可以打个来回。
误差控制在5分钟以内
德清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法根表示,德清要做的,就是让黄色校车在德清拥有一定特权,让孩子们更安全。
在德清县驾校培训教材中,“避让校车”已成为必学内容,比如“校车路边停靠上下学生时后车不应超车”等,有驾校校长就说,“不学会避让校车,培训学员可能拿不到驾照。”
罗永昌说,校车的“黄色特权”即将进入地方法规,通过宣传教育,现在在德清,司机们都知道要避让黄色校车。他坦陈,要像美国那样,全民自觉避让校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过,已经很不错了,黄色校车的特权,已经成了共识。毕竟,每个家庭都会有孩子,我们有义务保护孩子。”
校车的“黄色特权”加上长时间的运行后总结出的优化线路,现在德清校车的准点率非常高,学生候车的时间误差能控制在5分钟以内。
县财政每年补贴400多万元
校车因为车身重、排量大,百公里油耗要20多升。不过,教育部门认为油耗不是问题,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
每辆车都配备了行车记录仪和GPS系统,行车路线和各项参数,在公司和教育局的电脑里一目了然。一律是“专车、专人、专用”,从制度上把学生出行安全的很多问题解决了。
每条线路的开通,每个站点的设置,都经过了安监、交通、交警、教育、学校等多个部门的仔细踏勘、论证。路况是否允许校车进入,站点是否安全。在路况允许、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站点的设立要考虑到大多数孩子的利益。
乘坐校车,农村学生每人每次1元,贫困学生免费,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每个月是80元。
最新数据显示,德清县每天有5923个小学生乘坐校车,县财政因此每年要投入400多万元的补贴。
越来越多的学生要乘坐
在最新一期的全国百强县中,德清排名第42位,这个人口50万的小县,因为实现了校车全覆盖,一夜成名。
德清县教育局表示,自2009年首批学生接送车投入运营以来,该县没有发生一起校车交通安全事故,职能部门没有接到一起家长投诉。
目前校车主要是接送乡镇小学和在县城的民工子弟学校的学生,县城的公办小学还没有开通。因为校车安全、便捷、舒适,越来越多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坐着校车上学。
德清县教育局表示,这就意味着要买更多校车,增加更多人手,财政投入也会更大。有些地方,只有一个学生,开通校车,眼前还不太现实。要实现人人都可以坐上校车,还需要时间,城市公办小学,接下来也要考虑开通了。
不是每个城市都能学德清
此外,在教育部门看来,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校车国家标准,但针对校车的燃油补贴、投保、牌照税、养路费等税费优惠政策还没有出台,虽然这些钱是政府收走,给校车补贴也是政府在出钱,似乎是左口袋掏右口袋进,但对于县一级政府来说,还是很看重直接减免。
德清校车模式,是按照“坚持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的原则,按照政府加大扶持、公司节约成本、家长适当负担的基本要求平衡接送费用。公司是市场化运作,做得不好,教育局可不与之签合同。
截至上个月,已有五六十个城市前来德清考察校车项目。对于那些热情很高的城市,罗永昌保持了清醒:“他们根本就不具备开通的条件,首先是财力有限,一次性购买校车需要的钱很多,每年还要不少的运营费用。如果买不起校车,就只好委托给公交公司运行,先不说公交公司运作校车的弊端,有些地方连公交城乡一体化都没有开展起来。”
记者跟着校车上下学
15日放学民工子弟学校
经过允许,记者踏上了德清县育才学校的校车。
这是一所民工子弟学校,学生流动性大,居住分散。司机汤志强是当地人,40多岁,开大客车有十多年了。他说话时,总是笑呵呵的。
校车管理公司永安交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说,亲和力很重要,招聘时,就特别强调司机要有爱心,负责任。
这是一辆黄色“长鼻子”校车,车子干净整洁。趁着等学生的空当,汤志强习惯性地擦车,做清洁。
车上有47个学生座椅,1个司机座椅和2个监护人座椅。每个座位都配有安全带,车窗下部封闭,上部可以推拉。
汤志强说,这是为了防止行车途中,随意打开车窗造成危险。
车子是辆空调车,配有灭火器和安全锤。车内和车外都有“车门控制应急阀门”,防止车门打不开。
跟车的是个年轻的体育老师,叫白树严。每天上学放学,他都跟着这辆车,共跑六趟。
学生是按照居住路线混编的,各个班级都有。学生们排着队上车,年龄小的在前面,白老师拿着花名册清点人数。遇到没来的,他要跟班主任、家长核实。
学生们在座位上坐好后,白老师吩咐他们把安全带系好。看到松的,他会让学生自己拉紧点,遇到不会的,他会教学生系安全带。
第一趟
16点08分,第一条路线发车,沿途有6个站点,用时约15分钟。其中,“好邻居超市”和“朝阳路口”两个站点下车比较多,各20多人。最后两个站点,各1人。德清县教育局说,虽然只有1个人,但能设站点的,还是送到家门口,因为是在城市,民工孩子不容易找到家。
倒数第二个下车的是8岁的郑勇,温州人,父母在国外打工,他住在外婆家。最后下车的是2年级的檀华,他在天桥宾馆下车时,他妈妈已在站台等他。好几个路口,学生要过马路,白老师都下车带他们过完马路,然后再回到车上。
第二趟
16点38分,汤志强的第二趟出发了。之前,学生们都在校园内排队等候。六年级女生马庆莹是这趟车的车长,她手头也有花名册,在候车的这段时间内,协助老师管理好这些学生。
学生从前排往后坐,刚上车,汤志强就提醒走在前面的同学,把第一排的两个座位留给晕车的同学。待这两个同学上车后,他还交代他俩,以后都坐第一排。
这趟车小同学比较多,有人嘴巴在响,白老师问谁的嘴巴在动?原来,车上不允许吃零食。白老师解释说,吃东西遇到急刹车,容易出问题。此外,车子是封闭的,吃东西会有气味。
这一次共9个站点,用时28分。老师说,这趟车上的学生,贵州和四川的比较多。
第三趟
这辆校车的第三趟从学校发车时间是17点16分,共7个站点,有38个学生。
17点37分,11岁的江妮最后一个下车,白老师提醒她第二天要准时,因为当天早上她迟到了3分钟。白老师说:“如果每个同学都迟到,那就没法准时上学。”
汤志强在一旁逗趣:“是不是妈妈做的早餐太好吃了,吃饭耽误了?”
个子小小的江妮说,是头一晚作业做得太晚,睡过了。
至此,这辆校车当天下午的送学生工作全部完成,返回公司停好,司机和老师自行回家。
记者印象
一路上,司机汤志强和老师白树严会聊聊天,返程时,还聊到了周末去爬山。
遇到接送的家长,白老师会聊两句,都是关于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每个孩子都戴了黄帽子,穿着干净的校服,看上去很精神。这些小黄帽和校服跟公办学校的一样。不同的是,德清县城的公办小学,还没有开通校车。
德清县教育局安全科科长张帆说,民工子弟流动大,有的没有打疫苗,所以特地跟校长强调,一定要把卫生搞好。这些孩子从小就学会了排队,爱干净,有礼貌,好习惯可以影响一生。
16日上学乡村公办小学
体验完接送在城市上学的民工孩子,第二天一早,我们前往莫干山中心学校,体验接送乡村学生上学。
这是一所公办小学,校长说,学校有84名乡村学生需要接送。
学校共有两辆校车,我选择了其中一辆,跑梅皋坞和高峰村,两趟,核载人数33人。司机盛根材,今年53岁,他从19岁就开始开车了。校车平时就停在校内,司机每天6点20分之前,到达学校,然后开校车去接学生。
梅皋坞距离学校八九公里路,山区道路开不快,时速多在二三十公里。即便是城区,最高时速也不得超过60公里,否则车辆会自动报警,监测中心能看到。
6点35分,校车到达梅皋坞自然村,有5个学生在这里等候,他们排队上车。每天,他们是最早来候车,晚上最晚到达的,我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习惯了就好。
6点40分发车。中间停靠了五个站点,7点钟,校车到达学校。每一个站点,或多或少总有一个家长在送孩子。
第二趟时,到达高峰村的时间是7点10分,沿途3个站点,接24个学生,到达学校是7点半。
乡村路线,平时是没有老师跟车的。每趟车,都选了一个高年级同学当车长,他手上有一本《学生接送车途中记录》,除了维持秩序,排队上车,交代同学系好安全带,还要记录好当天的行车情况。
相比头一天下午民工子弟学校孩子的喧闹,这些孩子安静得多。司机说,可能是他们彼此太熟悉了,没什么新鲜话题。另外,早晨的车,许多学生还想迷糊一下,也不乐意说话。
据都市快报 记者 孙自鸣 制图 曾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