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得沸沸扬扬的湖北省委第六巡视组“80余万元巡视账单”,最近终于有了一个权威说法:据湖北省纪委调查,秭归县接待巡视组的开支总额为114451元,网上所传“80万元账单”包含当地以巡视组名义报销其他费用的开支,纪委已责成当地调查处理。
80余万元的账单,几天后“缩水”到了11万余元,看似节省不少,可普通百姓不禁质疑,一个巡视组,在一个国家级贫困县检查工作,吃喝住行竟能花费11万余元,在地方上,吃人家的,喝人家的,这样的监督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况且,连自身都经不起监督的巡视组,如何监督他人?
事实上,湖北省委巡视组的花费不过是“公款社交”的冰山一角。一位圈内人士向笔者透露巡视“内幕”:由于巡视组是对地方领导班子,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巡访,地方岂敢怠慢,日均花费上万元早已是公开的秘密。
更有甚者,接待计划比汇报材料更为详尽具体,准备的“薄礼”不求最好,但求最贵。“这种公款社交,谁会心疼钱呢?”而长达数十天的巡视活动,除吃喝外,少不了到旅游景点参观,真正调查巡访的精力和时间可想而知。
无疑,湖北省委巡视组暴露出了当下巡视活动被异化的生态——迎来送往之间,巡视的并不是工作与效果,而是某些人的私人感情;推杯换盏之时,连接起的并不是部门之间、地方之间的合作纽带,而是一些私人利益链。
如今,这一事件虽已有了说法。但需要警惕的是,尽管目前,湖北省委巡视组被“盯”牢了,可还有很多仍然在“公款社交”潜规则之下逍遥的其他地区和权力机构,公众该如何监督?面对愈演愈烈的公款社交现象,我们的相关部门应该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