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淤泥的运输来源:码头往事
今天上午,记者在密度桥路上找到了运出淤泥的工地,工地在建的是一幢七层高的住宅楼,打完桩后前些天刚开始往外挖淤泥。由于昨天下午大量媒体造访,工地已经停工整整一天了,工人们无奈地坐在地上聊天。
“前天晚上过了12点,就有十几个人翻围墙进来。”
“记者同志,这些真的不值钱。要值钱,我们早就捡了拿出去卖了,还用在这里打工?”
“小伙子,好比你的衣服,把这个袖角剪下来,就算你的衣服买来1000块,这个角剪了能值多少钱?”
停一天就意味着要损失100块工钱,工人们着急的很,围着记者要求辟谣。
为何密度桥的土里会有大量的瓷器碎片,记者询问了杭州本地的文物收藏爱好者、东方古美术收藏网的张嘉(化名)。原来南宋时期,随着北方汝窑、定窑遭战争破坏和越窑、婺窑、瓯窑相继衰落,南宋统治者为解决财政困难,鼓励外贸。因此,大量龙泉青瓷通过都城杭州往外运,密度桥当时就是重要的码头,而不少外运前碎掉的青瓷就被遗留于此,这也就是如今“泥中有瓷”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这不是密度桥第一次出土瓷片。2005年12月,在工地对面就上演一场“挖瓷战”。
一块碎瓷片的经济价值:微乎其微
记者在吴山通宝城找到了六年前经历过那场“挖瓷战”的金先生,据他回忆:2005年12月,密度桥路和湖墅路交叉口的土地刚刚平整完,准备建高楼(现武林万豪酒店主楼)。由于还未开建可随意进出,有位收藏爱好者在地里挖出了几块成色较好的瓷器碎片,从而吸引了十多位爱好者前去淘宝。半个月后,考古研究部门封锁现场进行勘察,但此后却一直没有对外给出解释,事情也渐渐平息下来。
“当时确实有一些成色、外形相对完整的瓷器。但是这次的都太碎了,连成为历史学习标本的价值都不大,经济价值就更加微乎其微了,我们搞古玩的人也不会收的。”昨天,金先生赶到勾运路现场,但他看到的多数都是几乎没有价值的琐碎瓷片。对于数百人聚集挖宝的诱因,除了之前瓷壶卖上万的传言,他坦言:“那些拿着金属探测仪的人在那找一些钱币什么的,让普通百姓觉得淤泥里肯定大有文章,所以那么多人回去挖。”
据介绍,瓷器价值取决于其档次,而不是单纯的存在时间。张嘉(化名)告诉记者,一些纯设计的工艺瓷器,即使碎片也有一定价值;但如果是碗、盘等生活瓷器,碎片经济价值几乎等同于零。记者采访两天来也发现,此次淤泥中大量的碎瓷片都明显是碗、盘的一部分。
对于路边摊上兜售的所谓挖出的玉器、碎瓷片,金先生现场看过后认为都是假的。“良渚这个地方产玉器,那4000多年前的石器时代文化,怎么会突然掺杂在900多年前的南宋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