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2月14日讯
近日,在湖州市南浔区打工的贵州人陈学香从厂方开心地领取了5000元现金,“我下班路上摔伤了,不知道怎么办。幸亏有家庭理事长的帮忙才报销了医药费。”南浔区在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引领社会管理创新中,推行了“新居民家庭”机制服务管理外来人员,为农民工在第二故乡营造温暖的“大家庭”。
今年以来,南浔区针对当前行政村外来人员众多、服务方式单一、管理难度较大的特点,打破传统模式,在各行政村外来人员较为集中的区域以平均每15人左右划分组建成一个“新居民家庭”,并以“家庭”为基本服务管理单位,开展网格化管理。在每个“新居民家庭”中成立“家庭理事会”,推选1名理事长作为“大家长”,3名理事会成员作为指导员、纪检员和生活员,分别联系村党组织中的组织委员、纪检委员和妇女主任,实行家庭成员自我管理。
租住在南浔镇屯圩村的河南人甘建良,是被老乡们推选出来的家庭理事长。一开始,甘建良以为只是挂个名而已。在为“家庭”成员服务的过程中,他渐渐地体会到了“家长”的重要性。“我们家庭里的绝大多数成员是河南人,沟通起来自然就比较容易。”甘建良说,多数时间他充当了企业与务工者的桥梁,“有了畅通的渠道和足够的沟通,解决问题的几率就能增加,关系自然也和谐了。”
前不久,“家庭”成员小陈眉头紧锁,不时说要回老家的异样表现引起了甘建良的注意。在甘建良的劝导下,小陈终于吐露了心思。原来小陈夫妻在南浔打工三年了,今年7月把儿子也接了过来,可附近的学校已经“塞得”满满的,无法让孩子插班上学。为此,夫妻俩打算辞工回老家。于是,甘建良马上向村党支部反映情况。通过村党支部与横街小学的沟通,小陈的儿子很快就回到了课堂。
小陈说:“没想到‘大家庭’这次帮我解决了个大难题,心里当然喜滋滋的,这家的感觉更强了。”该村党总支书记胡荣明表示,以前外来人员跟村里接触少,互相不了解,现在有了“新居民家庭”,大家联系紧密了,互相了解更深了,党组织怎么去帮助他们也有了更明确的方向了。
据统计,目前,南浔区已组建“新居民家庭”120个。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新居民家庭”,南浔区还设立了221个“新居民服务驿站” ,组建884个分别以学习、维权、休闲、健康为主题的新居民服务圈,提供针对性、专业化服务。
南浔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委社工委书记沈振华说:“基层党组织如何服务与管理外来人员,已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我们做出这种尝试,就是要发挥党组织的力量,帮助更多的外来人员融入当地社会,促进基层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