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在家测血糖不要太当真
【报道回顾】
网友“坐等真相”说,过年时,给老爸买了个血糖仪。测了以后发现,血糖比以前低多了,感觉不用控制食物都可以控制血糖了。网友“坐等真相”特别高兴。后来一想,不对啊,血糖仪又没有治疗作用,老爸这血糖是怎么降下去的啊?上医院一查,发现血糖不但没有下降,比原来还高了很多,已经到了危险的程度。敢情是这血糖仪不准确。
浙江省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海祥说,网友“坐等真相”父亲遇到的情况,在临床上蛮普遍的。有的患者在家测测蛮正常,到医院测测就高了,也有的在家测测很高,到医院一测,成了低血糖。原因有的是测量方法不对,有的是因为血糖仪不准确。另外像血糖仪允许运作的温度是10℃至40℃,湿度是20%至80%,太冷、太热、过湿都会影响其准确性。而杭州冬天的温度,远远低于10℃。一到黄梅天,湿度也动不动超过80%,所以冬天和黄梅天,一旦发现自测数值与身体感觉有些不匹配,应马上到医院复查。
另外,血糖仪和血压计,至少半年校验一次。每个月8日、20日可去天目山路与学院路口的省计量科学研究院免费检测血压计。
【健康结论】
冬天,在家测血糖不要太当真。
每天晒20分钟太阳
寿命将会更长
【报道回顾】
美国太空总署退休科学家葛兰特在《表演艺术家的医疗问题》月刊上发表文章指出:“几乎每种疾病都与维生素D有直接关联,如果当年莫扎特能注意到这点,多出门晒太阳,他的创作一定可以多出一倍。”
文章说,莫扎特每天日夜颠倒,埋头写曲,又住在全欧洲日照最少的国家奥地利,让他失去了许多晒太阳的机会,使其生前饱受肾病、天花、伤寒、扁桃腺炎及咽喉炎等疾病之苦,35岁就英年早逝。文中同时提到,英国大提琴家杜普蕾及奥地利作曲家马勒英年早逝,可能也与太阳晒得不够多,以致缺乏维生素D有关。
【健康结论】
2011年6月9日,卫生部发布《防治骨质疏松知识要点》,其中特别指出,防晒霜、遮阳伞会使女性骨质疏松几率加大。建议大家平均每天至少在室外,晒20分钟太阳。
收入越高,长寿越难?
【报道回顾】
卫生部和清华大学发起的“第六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是“家庭健康与慢性病防治”。
高级卫生专家、世界银行驻中国办事处王世勇说,2006年,他们做了一个“不同收入人群中的慢性病发生情况”调查。出乎很多人意料,收入越低和越高的人群,慢性病的发病率都比较高。而慢性病发病情况相对比较好的,恰恰是收入处于中等的人群。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梁晓峰说,一个人想活多久?关键靠自己。预期寿命的影响因素中,环境因素占17%;生活方式和行为因素占60%;卫生服务因素占8%;指社会卫生医疗设施和制度及其利用,包括医疗、预防、康复等机构的服务;生物学因素占15%。
【健康结论】
你是否健康,你能活多久,并不在于你有没有钱,你的工作有多好,而主要在于你的生活方式。想要长寿,主要依靠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睡眠适量、不抽烟不酗酒,不滥用药物等。
听音乐能养胃?
【报道回顾】
2011年12月10日,“全国消化系统病学术年会”在杭州举办,国内消化科领域权威、上海瑞金医院消化科袁耀宗主任医师说,前段时间,他买了一只4000多元的耳机,1000多元一只的耳机各种各样的也有。他一个月至少要出差两次,每次遇到飞机延误,就用耳机听听音乐。
听音乐,是为了养胃。
胃其实是个情绪器官,现代人生活压力大,情绪波动和过分高兴,都会影响胃功能。人急躁、生气时,大脑皮层由于其兴奋点集中于情绪,对周围神经的感觉敏感度降低,相应的控制和调节能力也会下降,使胃酸分泌和胃部的血流发生显著改变,胃功能就会下降,严重的还会发生胃溃疡。
【健康结论】
要安抚胃,先要安抚情绪;要健胃,先要学会养心。每个人都应该用心去寻找适合自己舒缓压力的方法。另外,霉豆腐、咸鱼、腌制食品少吃。长期吃腌制食品,里面含的亚硝酸盐比较多,会损伤胃黏膜,还可能诱发胃癌。
乳牙坏了后,不用补?
【报道回顾】
中国儿童龋齿发病率很高,填充率却很低,特别是乳牙。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认识误区:“乳牙早晚会脱落,何必要去补?”
浙江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预防教研室主任陈晖教授说,家长不理会小伢儿的乳牙蛀坏很常见,任由它从小洞变成大洞,痛了才带来医院治疗,这时一般都比较严重了,有时已有牙根炎症,甚至波及乳牙下方的恒牙胚。
健康的乳牙可以保证咀嚼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促进颌面部的发育,引导恒牙的正常替换。乳牙发生龋坏不及时补的话就得提前拔除,周围牙齿会向缺牙间隙移位,换牙时恒牙就有可能错位突出。
“换句话说,伢儿的龋齿不及时补上的话,不仅会过早地失去一颗乳牙,甚至有可能永远少一颗恒牙。”陈教授说。
【健康结论】
伢儿换乳牙的年龄是6-12岁,长达6年,乳牙是一个一个换的,不是一次换完;一般来说,如果这个烂了的乳牙马上要换,那可以不补,如果还要用一段时间,比如超过一年,就一定要补了。
蛋黄派和榴莲酥
垃圾食品中的战斗机
【报道回顾】
大连市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王兴国医师发微博:如果让我在流行的垃圾食品中选两个最垃圾的话,我要选蛋黄派和榴莲酥。含大量脂肪(含反式脂肪酸)、大量添加剂,营养素极少、蛋黄极少,榴莲几乎根本就没有(用的是榴莲香精)。
成年男性每天的蛋白质需求为75克,女性为65克。而一个蛋黄派含蛋白质仅1.3克左右,要吃50个蛋黄派才够女性一天的蛋白质所需。与之对比的是,一个馒头加一个鸡蛋,可以提供18克蛋白质。
蛋黄派口感细腻柔软有弹性,而这样好得异乎寻常的口感,正是靠使用“起酥油”来达到的,蛋黄派里起酥油的主要成分是“部分氢化植物油”,其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更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摄入量过多,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许多蛋黄派中脂肪含量高达30%,甚至40%,可以把它和炸薯条一类食物看待。吃多了,很容易发胖。
【健康结论】
鉴于蛋黄派高脂肪、低蛋白、多添加剂的特点,老拿它当早餐就算了,但也不必从此忌口,偶尔吃一个,没什么关系。
浙江每500人中
就有1人得性病
【报道回顾】
一位42岁的企业中层,他老婆说他平时性格挺温和,“可是最近就像换了一个人,我看着他都觉得很可怕”。
有一天夜里,老婆看到老公站在书桌上想往墙上爬,吐口水骂人,骂得很大声。老婆叫他,不应。好不容易拉下来,他一声不响坐在床边。不肯睡觉。白天,老公正常一点,但就像失忆一样,连远一点的公园都不认识了。
夫妻俩先去精神科检查,医生认为不是精神方面的疾病,做过血液化验,查出老公得了梅毒。
有位年近70岁的大伯,来医院复查。之前,他要做前列腺手术,血液化验结果一出来,医生告诉他手术暂缓。为什么?老大爷和老伴问。
医生不说话,递给他们一张化验单,老伴一把抢过化验单:“梅毒!阳性!你做过什么事情了!”老伴哭得面红耳赤,扔下他回家去了。老大爷两手拎了很多东西,尴尬地朝医生护士笑笑:“是不是弄错了?我怎么可能有那种病……”
皮肤科又给老大爷做了化验,确诊是梅毒。老大爷脸色很差,不停叹气:“那天回去,老伴和我吵翻天,还说要把儿子女儿叫来说说灵清,我差点跪下来,好不容易说好再查一次看结果。唉……还是这个结果,回去怎么交待……”
浙江省疾控中心发布《浙江省2010年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报告》,全省梅毒报告病例50311例,比2009年增长了13.74%,梅毒报告病例数居全国第一,淋病报告病例数居全国第二。总报告发病率193.88/10万,差不多每500人中有一例报告性病病例。
【健康结论】
梅毒主要有三大传播途径:性接触、输血和母婴传播,又以性接触为主。“路边的野花”真的不能采。
杭州丙肝患病人数将超乙肝?
【报道回顾】
2011年年底,安徽河南交界地区暴发丙肝疫情,短短几天就有200余人感染丙肝,其中80%是儿童。
浙医一院传染科副主任梁伟峰主任医师说:“现在,丙肝在浙江的发病率也很高,在不停地增加。以前,我一年最多接诊三四例丙肝患者,但今年到目前为止,就已经碰到了二三十例,并且大部分病情都较为严重,有的已经出现了肝硬化。”
看着每年持续上升的发病率,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内一科主任赵国根主任医师也很担忧:“由于丙肝不像乙肝有疫苗,加上老百姓对它的认知度不高,以致丙肝的发病率在逐年上升,病死率也较高,如果按照这个势头继续发展下去,我国丙肝的发病人数可能将会超过乙肝。”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拥有1.7亿丙肝病毒感染者,每年有300-400万的新感染者,每年有35万多人死于与丙型肝炎相关的肝脏疾病,死亡率居各种传染病的第10位。在中国的平均感染率为3.2%,杭州约为2.6%,即40人中有一人感染丙肝病毒。
【健康结论】
血液、性接触和母婴是丙肝的三大传播途径。又以血液传播为主。浙医一院梁伟峰医师提醒,那些曾经输血、用血制品;文身、文眉;去不正规口腔机构拔牙、洗牙;有不洁性行为、静脉药瘾史等的人都属于高危人群。抽血化验是及时筛查丙肝的唯一办法。
“秋冬润喉茶”
是老烟枪的福音?
【报道回顾】
“一位老烟枪喝了我介绍的秋冬润喉茶,突然咳出大量灰黑色痰液,大惊。他肺中沉积大量废物,喝这种润喉茶可以把气管中长期附着的废物软化从而咳出,相当于洗了肺。茶方为:石斛、百合、麦冬各3克,大枣2枚、冰糖2粒。加开水150毫升,泡服。一茶方可冲泡2-3次。”
这条微博是由“许扬医师”发的,是2011年年末转发率最高的健康微博之一。许扬说,秋冬天比较干燥,喝这个茶可以润燥。“秋冬润喉茶的润肺成分通过血液吸收,运送到肺里,帮助有害物质咳出。”
这个方子真的这么神?
浙江省中医院老院长、呼吸科专家宋康医师看了后说,这个方子确有养阴润肺的功效,但效果平平,用这个方子来痰,几乎不可能。而且,秋冬润喉茶配方偏寒凉,如果每天喝,可能会伤胃。
浙江省中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朱奕豪也认为,这个茶方子力道不够,喝它排痰不靠谱。
【健康结论】
现在微博上的健康传言、健康秘方,非常多,有的靠谱,有的则是胡扯。许多医生也开了微博,给患者答疑解惑。针对微博问诊的流行,2012年1月10日,卫生部对外宣布,医疗机构和医生,不能通过微博进行诊疗活动,所以有病还是去医院。
据都市快报 记者 王真 张姝 葛丹娣 章贝佳 制图 高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