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水有五德
何谓救人危急?患难颠沛,人所时有。偶一遇之,当如痌癏之在身,速为解救。 ——《了凡四训》
湖南人高红影7年前从东莞来嘉善工作时,没料到这是一个如此温馨和善的地方。
第一次生病时,由于不知道嘉善的医院在哪里,高红影随口询问了街道妇联主任。没想到,热心的大姐一定要陪着她去医院,并一直陪她看完病、回到家。
4年前,高红影住院开刀,同事老沈陪着她做完手术,还从家里端来饺子、鸡汤,大年三十守在她身边。
高红影还记得第一次去西塘,古镇所有的角落都以廊檐的方式连通,你家走到我家,这个店铺走到那个店铺,就像在自己家里跑来跑去一样。一个女孩坐在船埠头画画,她看了很久,“那场面真温馨,我一下子爱上了这里。”
更让高红影深受触动的是她所在公司成立的爱心基金会,60%以上的员工加入了爱心基金会,你从工资中拿出5元,我从日常开销中省下10元,平均每月员工捐赠的金额就达8000元以上。这个基金累计已捐出55万余元善款。
一个个慈善之窗,在嘉善润物无声。仅嘉善县慈善协会,每年就收到800万元到1000万元的慈善捐款,而嘉善大大小小的慈善组织则有好几十家。
善文化折射在嘉善商人身上则是“诚信经营,乐善好施”,在物欲横流中保持“善”的节操。丁国强做到了。
在西塘古镇“钱塘人家”,下肢残疾的丁国强正一瘸一拐地忙里忙外。店里好些是回头客,他们笑着说,丁老板这里实惠,10年前这个价,10年后还是这个价。
1999年下岗时,丁国强拿出积蓄办起了这家小酒店,十多年来他从不坑蒙顾客,菜价能不涨就不涨;有客人遗落财物,无论多少,他都主动送还,“做人首先要诚信,经商更要诚信。”他常这样说。丁国强不仅“乐善”,而且“好施”,每年他都会主动为西塘慈善捐款,为贫困大学生、抗洪救灾和发展公益事业捐不少善款。
孔子云:“水有五德,有德、有义、有道、有勇、有法,君子遇水必观。”
水乡嘉善,就徜徉在有德的水里。
其实,说起慈善的渊源,江南最早兴起的民办慈善组织“同善会馆”就是嘉善人陈龙正的手笔。
陈龙正,明朝崇祯七年进士。明末江南自然灾害频繁,陈龙正致力于救荒,摸索出了一套慈善流程。崇祯十四年(1641年),他在嘉善建立了“同善会馆”,一家以济贫为目的的公所,使近代中国慈善组织有了雏形。
西塘古镇的卧龙桥上有一副桥楹:“愿天常生好人,愿人常行好事。”嘉善的慈善如春风化雨,一颗颗向善之心,聚少成多、聚沙成塔,也带出了更多善人善举。
嘉善人就是这样,用“善”滋养着生命,奏响了一曲曲社会和谐的精神凯歌。
扬善:善与人同
何谓成人之美……故凡见人行一善事,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了凡四训》
阳春三月,两个人的邂逅,在嘉善的大街小巷传出了一段佳话。
“赵师傅,我找了你40多年,今天终于见到你了,我的救命恩人。”当黄祥伟终于找到赵治富时,两人紧紧相拥在一起。
40多年前,赵治富作为知识青年来到嘉善大云镇东云村。一次,他经过臭水浜时,看到一个小孩在水面挣扎,他二话不说跳入臭水浜,将落水儿童救起,被救的小孩正是黄祥伟。
因为赵治富没有留下姓名就走了,黄祥伟只是从长辈口中知道自己有这么一个救命恩人。
数十年来,黄祥伟将这份感激化在了行动之中,作为嘉善银善博爱文明车队的一名出租车司机,他是出了名的热心肠,凡事总喜欢帮人一把,看到有人骑车摔倒,他会放下生意把伤者送回家,他还协助警方抓获过3名犯罪嫌疑人……
“我曾经接受过别人的帮助,如今总希望尽力帮助别人。”黄祥伟说。他不仅自己经常做好事,也教育女儿要助人为乐。
而40多年来,赵治富的热心肠也一直没变,尽管身患癌症,但他积极乐观,参与各项公益事业,还发起成立嘉善县新居民艺术队,每逢节假日,就去敬老院等单位慰问演出。
今年初春,赵治富回到曾经插队过的东云村看望乡亲,黄祥伟终于如愿以偿地见到了当年的救命恩人。
救人者做了40多年好事,被救者也做了几十年好事。给予者善,接受者也善。善,划出了一个个不断扩张的同心圆。
在嘉善县委书记姚高员眼里,“善”就是嘉善的本质胎记,也是一种文化识别的人文精神,他说:“嘉善要弘扬‘地嘉人善、嘉言善行、善气迎人’的传统美德,以善文化的人文精神带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嘉善地方核心价值观和县域人文精神品牌。”
以“善”为凝心聚气的文化内核,嘉善已然在行动。
嘉善县委提出打造善文化人文品牌,在全县开展征集、讨论、提炼、宣传、践行善文化一系列活动,同时利用新闻媒体、大型户外广告、文化墙景等有形载体,营造浓郁的善文化宣传氛围,开展“弘扬善文化争做文明人”主题实践活动,设计策划五大系列32项活动。
在嘉善,面向全社会开展的善文化精神内涵征集活动已收到了350余件投稿;在嘉善,一场场善文化高端论坛正如期上演,论坛分别邀请来自清华大学和浙江大学、省委宣传部等单位的知名专家学者,提炼解读善文化精神内涵,探讨传承弘扬善文化的途径方法;在嘉善,践行善文化已成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围绕一个“善”字,机关窗口单位开展文明礼仪实践活动,中小学校启动学生德育行动计划,农村和城市社区倡导“积善心、说善话、做善人、行善事”,企业热捧以“善于经营、诚信负责”为评选条件的“善商”评比,新居民踊跃参与“善心接力、共建家园”活动;在嘉善,全国首届“善文化微散文”创作大赛已收到中、日、韩、西班牙等国网友的原创作品4000多件;还有,寻访善人善事,设立善基金……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
刚刚写了6幕清官剧《好官陈龙正》的嘉善人韩金梅,曾经在史书堆里收集了2000多个嘉善人的事迹,“我发现嘉善出的善人、清官特别多。”
善文化研究人士李勇也从历史中找出了嘉善的一脉“善根”,因为他正在研究的明代万历时期的丁宾就是嘉善历史上第一个大善人。
丁宾考中进士之后,被授予江苏句容县县令。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裸捐”的尚书,他一生捐银达3万余两,相当于今天的几千万元。丁家的祖业比较殷实,丁宾不仅连祖业悉数捐出,甚至借钱来赈济乡民,真可谓散尽家产为百姓。
在古镇西塘,有一处与杭州于谦祠、宁波清风园、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等同时获批的省级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里面陈列着上海市原副市长倪天增同志的生平事迹。
倪天增,祖籍嘉善县西塘镇,也是一位深受善文化影响的好官。他连任4届上海市副市长,分管上海城市建设,居住在平民中间,住房没有卫生间,要倒马桶、生煤炉,被老百姓称为“平民市长”、“风雨市长”。
“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一次次小小的善举,从古到今,在嘉善的土壤里结出了一枚枚芬芳的善果。
善念是一粒种子,善心是一朵花,善行是一枚果实。善良,犹如凝聚人心的黏合剂,可以点亮心灯,最能温暖世道。
为了精神的旌旗猎猎招展,让我们在价值共鸣中一起向善、行善、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