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孔祥楷:不能丢失民族的“记号”
浙江在线3月2日消息(记者 李敏) 孔祥楷,浙江省政协委员、衢州孔氏家庙管委会主任,他的另一个身份是孔子七十五代嫡长孙。
3月1日下午,记者在之江饭店一楼会议厅“逮住”了刚刚分组讨论会间休息的他,试图让这位文化界人士谈谈自己的建设性的观点。没有寒暄、没有遮拦,他敞开了自己思路。
民族的“记号”不能丢
这几天会议期间,孔委员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民族的记号不能丢!”何出此言?他坦言,现在许多城市都在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禁止燃放鞭炮,贴对联等习俗也逐渐淡化了。其实,炮仗、对联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是民族的记号。这些记号丢了,民族的文化也将难以为继。
孔委员说,所有的民族,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大民族,都会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记号。中国的筷子,炮竹,对联等等,流传到现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任何个人是无权去废止的。试想,如果过年没有了鞭炮声,没有了对联,年味淡了,老百姓的感觉会怎么样。
孔委员建议,尤其是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炮仗是完全没有必要禁止,民间的文化要珍视。任何一个官员都不应该有权利去废止。
别“捧高”了洋节日
去年圣诞节的时候,孔委员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圣诞节庆祝一下。孔委员拒绝了。
孔委员有自己的担心: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被削弱。他说,是到了我们该注意防止西化渗透的时候了,现在情人节、圣诞节、愚人节等等洋节日在我国对于青少年的影响力远远大于了一些传统的节日,在洋节日盛行社会的背后,是我们传统节日如端午节、重阳节的淡化。其实这是关乎我们民族尊严、民族感情的一件事情,应当引起重视。
孔委员也提出,发展自己的文化,仍然要重视经济的发展,因为文化发展也是建立在经济发展基础之上的,这点应该清醒地认识。
启蒙教育从“做人”教起
谈到教育问题,孔委员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启蒙教育,应该从培养做人开始。
他认为培养一个孩子,尤其就要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去积极引导青少年,他们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也应该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教育起。不妨让现在的学生也学学三字经等传统文化的精品。三字经之所以能流传至今,是经受住历史考验的文化精粹,是中国式的文化积淀。不是现在的文人一时半会就能创造出来的。
孔委员也承认随着改革开放,我国出现了多元文化。在中西文化取舍上,要达成共识还有一段过程。但是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文化界人士,尤其是在继续继承、维护、发扬、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他感到身上的担子还很重。
来源:浙江在线 作者:李敏 编辑:俞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