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是最大公平 名校集团化不能"贴牌生产"
加快教育发展,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根本途径。政府要强化对义务教育的保障责任,2005年12月19日,省委书记习近平宣布:“从明年秋季开始,全省城乡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昨天,两会代表和委员再次围坐在名石轩茶楼的早报圆桌旁,各抒己见。
——主持人任慧康赵圆媛
义务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
主持人:
2005年,我省教育工作领域最为关注的四项工程建设,其中一条提到了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水平。这一点,是不是可以与目前热议的教育均衡化问题结合起来。
郑乃汗:
教育均衡化中很重要的范畴是义务教育均衡化。目前城市和农村还存在较大差距,师资水平和教学质量优劣比较明显,造成义务教育的不公平。水平高的教师不肯留在农村,收入低,能去城市的都去了。
我去深圳考察时发现,当地政府除工资统发外,还实行福利统发,当然其中也有部分福利按考核发放,这种方式对于协调教育均衡,是不错的做法。义务教育公平了才能体现社会最大的公平。
钟芝兰:
明年秋季开始,我省要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客观上也会对欠发达县市造成较大负担。负担过重,很有可能影响教师的福利待遇,这样最终影响的还是义务教育均衡。像我们建德这样经济状况仍不是很好,省里是否能加大转移支付比例。这对加快义务教育均衡化也有现实意义。
肖锋:
义务教育不均衡的原因很多。城乡及地域间存在差距,而且硬件及师资力量差距逐渐扩大,优秀教师转移到经济发达地区,这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义务教育的不均衡会进一步加剧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差距。知识资本的投入,是一个地区经济起步的长期动力。
徐亚芬:
城乡教育的失衡,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过于强调重点学校的概念。作为普通人来说,让孩子念上好学校的想法很自然。这就进一步促使优势教育资源往少数重点学校集中,如果让校长3年一次轮换岗位,让教师也定期轮换学校教书,可能会使这个概念弱化。
名校集团化别变成“牛奶稀释化”
主持人:
正是因为每个人都渴望优势教育资源,才会有择校风。为解决这一问题,去年又出现名校集团化趋势。大家认为有何利弊?
徐亚芬:
名校集团化有各种形式,说到底,家长及学生最关心的还是资源共享是否真正落实。即使你是名校,表面文章做得再好,没有好老师,家长发现上当了,回去立刻跟周围人说。明年你就别想让人家来了。所以说强校的优势资源是否在弱校的经营中体现,弱校学生是否享受到与强校学生同等的待遇,这些如果没真正落实,那么名校集团化则名存实亡。
肖锋:
名校集团化是在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和大众需求过大间的不平衡中形成的。名校是否把管理体系,优势资源等输出到与它合作的对象上,名校集团化最怕“牛奶稀释”,好资源一分散,倒不如原来集中的好,所以重要的是是否把你的质量标准和管理体系共享,这一点难度很大。名校的文化特点很鲜明,如果在这一点上要融合,就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名校集团化需要一个长时间的过程来检验。另外,名校的联合一定要互相需要,自愿组合,否则会出现“貌合神离”的事。
钟芝兰:
确实不能忽略择校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家都读所谓的重点学校和名校,那么最终输出的人才也都固定于同一模式。学校应各有特色,这样才有利于满足不同行业的需要。另一方面,择校也产生了“门槛”效应,社会应着力办好基础教育,支持薄弱学校,提升全民素质。
郑乃汗:
既然是义务教育,我们就有义务要把每所学校都办好。对于教育集团化,还要注重它的管理形式到底是紧密型的还是松散型的。如果还是各归各管,这个集团化也没多少实际作用。“贴牌生产”是无意义的。我建议集团化搞“一个中心”,所有学校围绕中心分校运作,等自身成熟后亦可脱离自主独立。
义务教育是否要延长到12年
主持人:
去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建议将9年义务教育延长到12年。大家认为这个建议怎么样?
郑乃汗:
延长义务教育时间是好事,但关键要看政府是否有实力支撑。从我国国情来看,贫富差距和东西差异较大,“穷国办大教育”在当下实施时机尚未成熟,一步到位难以实现,我认为应该先把普及9年义务教育搞扎实了,再谈12年比较明智。
钟芝兰:
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困难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延长义务教育时间对他们来说的确减轻了很大的压力。但义务教育,政府财政投入相当大,经济欠发达地区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支出。
肖锋:
国外义务教育有两个特点。一是强制,二是免费。而我国教育只强制不免费,使一些家庭经济条件困难的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机会,不利于中国的区域发展和协调。
来源: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作者: 编辑:何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