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展位吸引了众多观众。徐畅摄
文博会上,来自也门的商人奥马尔兄弟正在阅读当天的《浙江日报》。徐畅摄
浙江在线04月23日讯4月20日,新建成的义乌国际博览中心人流如潮,为期3天的2010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义乌文博会在升格为国家级展会后的首次亮相。与此相应,本届文博会也首次由文化部、省政府联合主办,省文化厅、省文化行业促进会、义乌市共同承办。
一张普普通通的纸,绘上民俗文化图案后身价倍增;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经过艺术雕琢后就能卖出堪比玉石的价格……从2006年起至今,一年一度的文博会就像一出精彩演绎的文化经济大戏。让观众感叹不已的,不仅仅是琳琅满目的文化商品,更是小商品嫁接“文化”后所产生的巨大魅力。
异军突起
文化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怎样通过市场化、商品化的方式,提升和壮大文化产业的实力,也由此成了义乌亟需在实践中解决的难题。
为此,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义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结合文博会这个文化展示交流的载体,积极培育和发展符合本地特色、顺应市场需求的文化产业,形成了“主体产品突出,产品种类繁多,生产经营并举,出口增势强劲”的特点。
政府有形之手的大力助推,和得天独厚的市场优势和资本优势一起,让义乌文化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呈现出“异军突起”之势。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文化产业生产销售总值已超过1000亿元,其中核心类文化产品总值达200多亿元,生产经营单位1万余家,从业人员30万人,形成了以印刷包装业、文教体育用品、框画工艺品、年画挂历、制笔业、娱乐业等六大优势行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群,成为浙江乃至全国文化产品的主要销售基地、生产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
事实上,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义乌的文化产业发展繁荣找到了一条新的渠道,更为一个以加工制造业为主体的“县级市”腾挪出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文博会的作用远不在此。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刘玉珠表示,希望“义乌文博会”能够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再接再厉,形成国内外文化会展业的强势品牌;同时也希望“义乌模式”所取得的成功经验能够给其他文化展会带来启迪和借鉴,加速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市场化进程。
文化经济的相关研究表明,国家和地区越发达,文化消费比重越高,文化产业对GDP的贡献越大。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以后,社会对文化产品的消费会有大的突破,人均GDP越高,文化消费占的比例越大。
如今,我国人均GDP已突破3000美元,现阶段文化消费总量为7000亿元左右,而正常的文化消费应该在4万亿元左右,缺口达3万多亿元,增长空间巨大。
这就意味着,无论是义乌、浙江还是全国的文化产业,将由此迎来一个极为难得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