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注
·浙江物流业如何转型升级?"信息化"成为共识
·浙江经济上半年保持健康较快增长 GDP同比增长13%
·科技官员与经济专家同台网聊:块状经济如何转型?
·吴晓波勾画块状经济转型蓝图
·146家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发展 品牌培育还需较长过程
综合消息
·中心镇集聚辐射渐成气候 温岭,转型有了新支点
·浙江产业要“借力”央企 切实改变“低小散”状况
·产业转型持续创新 恒逸:持续创新引领高端发展
·“十二五”宁波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家解读百姓热议城乡体制改革助力杭州新型城镇建设
典型报道
·学习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杭州三城合璧新愿景
·用创意改造传统产业 湖州纺企进军网游业
·舟山:利润率不足3% 出口企业"云集"水产业
·220千伏舟山大陆联网工程度"满月" 金德水到贺
·浙江民资涌入光伏产业渐成规模 朝阳待喷薄
图片新闻
5年发展胜过以往40年
科技创新造起电动汽车
宁波架起通向世博大桥
杭州湾新区要做新浦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转型升级不动摇 四大建设再登攀 > 综合消息 正文
长三角产业升级:须过“块状”向“网状”转型这一关

  新华网浙江频道6月28日电(记者李荣 刘巍巍 黄深钢)“长三角产业升级方向已明确,就是两个中心,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接下来就看如何展开。”长期从事长三角研究的华师大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专家沈玉芳面对近日正式发布的长三角区域规划全文,更关注的是规划的落实。

  在这位专家的眼里,长三角产业升级必须过好一大关,就是从区域内的“块状经济”向网状经济的转型。国家经济转型的决心加大,作为中国经济最主要的“发动机”,长三角势必要率先突破,形成新的辐射能量。长三角规划是国内首个跨省市的区域规划,在产业发展与布局上如何冲破地域限制,引人关注。

  从“一核六带”到“一核九带”:区域布局“广而细”

  不少专家都注意到,正式的长三角规划在区域布局上,已从初稿的“一核六带”发展到“一核九带”。一方面扩大了区域的布局视野,一方面又细化了区域分工合作的层级。“这种广而细的特征,贯穿了规划的整体,也为产业分布和升级提供了依据。”有专家这样评价。

  此次正式公布的长三角规划,已在国家战略上对长三角作了总体规划安排,产业明确定位为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以建设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作为“框架”依托,以“一核九带”划出空间格局,为泛长三角合作留出延伸空间。

  复旦大学长三角研究专家张晖明等人士注意到,以上海为核心,以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能够把长三角的空间“充分打开”,为辐射皖江城市带、连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埋入“伏笔”。同时,对区域内25个核心城市、中心城市、核心区城市以及苏北、浙西南城市都一一进行了定位式的描述,可以说是汇集了对区域城市群的“认识资源”。

  在这样的区域框架内,规划在产业发展与布局上明确,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强做优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巩固提升农业、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华师大专家沈玉芳注意到,规划对服务业的发展有所侧重,不仅提出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而且在服务业中还专门点出了“面向生产的服务业”,详述了包括现代物流、金融、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在内的产业细节。“这种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中逐渐分离壮大起来,是长三角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的最佳联结点”。

  冲破结构趋同“痼疾”:形成层级网状区域产业形态

  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至今,产业结构趋同这个诟病几乎一直如影随形。其背后则是“行政区经济”所带来的地域之间体制机制阻碍。用专家的话说,就是地方利益诉求过强,虽有活力,协调不够,重复建设、过度竞争,浪费的是区域的整体效益和资源。

  沈玉芳等专家认为,长三角如要顺利完成产业升级,必须从根本上冲破“块状经济”的束缚,形成层级网状的区域产业形态。记者注意到,在此次规划的产业描述文字中,也明确了不同地区、不同城市在产业链中分工协作、协调协同的方向性安排。比如现代服务业,上海重点发展金融、航运等服务业,成为服务全国、面向国际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南京重点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文化旅游等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杭州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电子商务等服务业,成为长三角地区南翼的现代服务业中心。

  “规划是一个方向,不是刚性的法律,关键是落实,要真正找到实现网状经济的途径。”相关专家表示。目前,长三角路桥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即将进入“高铁时代”,区域内不少城市之间初显“同城效应”,这给产业的网状分布带来了一定的“内生动力”,接下来更关键的就是地区之间的制度合作和协同,以此达成区域的市场一体化。

  “不要到头来,规划只能看,不能用。”沈玉芳说。既然国家对长三角产业升级的目标已经明确,地区分工衔接也有了方向,就要在政策设计、公共资源的分配等方面进行“有效的投放”,政府不可能、也不应该面面俱到地“安排”产业的流向,但一定要建立公平合理的市场要素流动环境,让产业链形成“自然”的竞争合作型布局安排。

  求解区域一体化难题:为全国承担一些“探路摸索”成本

  复旦大学长三角专家张晖明在电话中与记者讨论一个问题:到底是产业发展推动制度创新,还是制度设计支撑产业的发展。专家的看法是,单一方向的设想肯定是“理想化”的,实际的进程应该是互动的。究竟如何互动,掌握怎样的度,都需要摸索。长三角作为国内的“先发地区”,实力较强,理应为全国承担一点“探路摸索”的成本,为今后国内其它区域的一体化发展提供经验。

  此次规划中明确表示,要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推动市场一体化,建立统一开放的人力资源、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市场,建立有利于人才交流的户籍、住房、教育、人事管理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制度,支持银行等金融机构跨地区经营,实行高技术企业与成果资质互认制度。清理和修订阻碍要素合理流动的法规和政策,努力营造公平合理、平等互动、统一规范的市场环境。

  相关专家认为,过去长三角发展中,政府做了一些“市场的事”,而一些必须政府做的事政府又没做。政府与市场如何“分界”,又如何形成互动,需要在国家战略安排之下进行实实在在的摸索。区域内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国家统一安排,以免各地“互相残杀、互相抑制”,无效投资,浪费资源。但以基础设施为载体的产业发育和产业流动,则还是要“市场说了算”。

  上海城市化研究中心长三角专家郁鸿胜等人士说,在区域城市带及产业带的总体引导下,各地在具体选点上要围绕着“功能”来做,让功能自然展开,必然会有产业的多元结构,商务服务平台的发育和企业的便利化。

  长三角肩负的是率先现代化的任务,最终需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生态多维共生发育的体系,其区域发展的内在规律将是“全国一笔共同的财富”,对中国未来区域推进型战略的全面实施关系重大。相关人士表示,长三角的摸索,对全国而言将是一种“伴随性认识资源”,可以免走弯路,加强发展的共识。(完)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中国银行牵手互联网广告 共同完成产业升级
·新标识6月全球呈现 鸿雁电气产业升级进军LED
·[杭州网]产业升级靠人才 海宁打出“人才兴业牌”
·外建基地2.3万亩 椒江区“总部农业”助推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