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4日讯台州,几乎没有任何金属矿产资源。
台州,拥有“民营汽车之城”、“中国阀门之都”、“中国水泵之乡”等多个美誉。
台州,诞生了汽摩配件、五金机电、家用电器、农林机械等一批全国知名产业。
没有原生矿产资源的台州,靠什么在十分依赖金属资源的制造业领域中脱颖而出,成为长三角重要的制造业基地?
这是一个看似矛盾的命题。
“中国再生金属之都”——台州的另一张名片,为这个矛盾的命题做了最好的诠释。
从无序发展到“铁腕”整治
台州废旧金属综合利用产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时以拆解国内废旧物资为主。至90年代初期,开始进口废旧物资,这些进口固废主要来自日本、美国、俄罗斯、西欧等地。
“进入2000年后,拆解业迅猛发展。2005年,全市进口固废总量达到169万吨,实际拆解回收总量超过230万吨,相关从业人员达10万余人,销售额超过200亿元。”路桥区副区长戴冠福说。
固废拆解业主要集中在路桥与温岭一带,尤以路桥区的峰江街道、新桥镇和温岭市的泽国镇最为密集。
1999年以前,固废拆解属于无序发展的“鼎盛”期,中小企业多达几千家,这些地方的大部分家庭都有人从事固废拆解。于是,大车小车,日夜川流不息;敲打拆解声,此起彼伏;燃油焚烧,浓烟滚滚;固废乱堆,污水横流……
无序发展的拆解业严重污染了环境,当地百姓要求整治的呼声一直不断。
“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作代价!”从1999年起,台州市委市政府多次发文,要求规范固废拆解业,同时加大了技术改造和基地建设力度。近几年,按照“巩固规划一批、集中改造一批、彻底取缔一批”的原则,台州市要求各拆解场以规范化为前提,进行定点拆解。
这样做带来了许多好处:所有进口废物基本上在厂房堆置、加工、利用;需焚烧的废电机二次焚烧后,产生的废水进入基地处理站后再集中处理;人工剥不了的废电线、电缆由粉碎处理系统拆解,杜绝了焚烧拆解;各拆解回收企业设置了垃圾堆置场所,统一清运,集中填埋。
目前,不少废旧金属回收利用企业已走出了传统的家庭小作坊生产模式,开始向集团化产业升级的方向发展,并出现了大批规模大、技术装备比较先进的企业,固废拆解加工基地化、定点拆解规范化、资源综合利用国际化的状况基本形成,得到了国内外行家的高度评价。
资源综合利用迈向国际化
这是一个喜人的变化:近几年,台州市一些规模较大的固废拆解企业,已从单一的废电器拆解和原材料销售,发展到拆解回收——产品——再生资源这种“两头在外”的国际化循环经济模式。
以拆解回收废铜、铝资源为原料的出口产业为例,卫生洁具、水道配件、阀门、空压机、水泵、汽摩配件等产品的年资源生产达150多万吨,出口交货值达到180多亿元,而95%以上的原材料来源于台州再生金属产业。
去年,台州再生金属产业回收铜50多万吨。这个数字意味着:可配套生产汽车5000万辆,或卡车2300万辆、空调5700万台、冰箱11400万台。同时,使用再生铜与使用原生铜相比,每吨可为下游制造业企业降低3000元至5000元生产成本。
为获得稳定的供货渠道,台州市固废进口企业一方面与外商合资,在台州本土扩大拆解加工基地,另一方面主动走出去,在日本、西欧等地办公司、建场地,直接收购固废金属。
在玉环,当地主管部门的一位同志告诉记者,该县利用废旧五金作原料的加工企业有1000多家,每年需要废黄铜80多万吨,出口产值超过100亿元。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
综合利用大量廉价的再生金属资源,不仅满足了台州制造业企业的巨大需求,为产品价格竞争创造了极大的优势,成为台州制造业崛起的源动力和助推器,也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从资源品位角度分析,进口废旧金属原料比直接进口原生矿石更为合理,更符合国家利益。
中国作为世界“制造工厂”,正面临金属、石油等初级原料价格上涨,下游出口产品遭遇反倾销的双重挤压,直接从国外收购金属资源遭遇层层壁垒。在这种情况下,台州再生金属产业站在国际资源大循环的角度,充分利用国外发达国家废旧金属资源,对丰富国内金属资源供给手段,降低对进口原生矿石依存度,起到了良好作用。
调查数据表明,每利用一吨再生铜,可节约能耗标准煤6.5吨,减少污水排放600吨,减少SO2排放2.5吨,减少矿渣排放150吨;每利用一吨再生铝,可节约用电16000度,减少污水排放11吨,减少矿渣排放6吨……
据此推算,台州再生金属产业累计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标准煤约680万吨,折合节电225亿度,节约用水35275万吨,少排废渣6500万吨、SO2约100万吨。为资源再生行业花1元钱的环境治理费用,其效果超过为矿石冶炼行业投入10元钱。
由此可见,用再生资源取代原生矿石资源冶炼,是最有效、最彻底的节能减排手段。
一个事实得到了国内业界的广泛认同:作为一个没有金属矿产资源的地区,台州在金属资源再生产业上找到了独特的“城市矿山”。
据《台州日报》洪和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