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3日讯说起小时候,可能很多“70后”、“80后”印象很深刻的一句话就是妈妈说的:“到门口去打瓶酱油……”
如今,在上千平方米的大超市里,推着购物车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挑来选去,已经成为杭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了。
小区边上的小超市,已日渐式微。很多人只在大超市打烊后,才有可能去那里买点小东西。很多小超市老板有这样一个感觉:快开不下去了!
于是,“压力很大”的小超市经营者坐下来“学习”,研究转型升级问题。他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是要创立一个品牌。
京沪杭60%以上中小超市是丽水籍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杭州小区门口的那些小超市,很多都是丽水人开的。据杭州丽水商会的数据显示,丽水在杭州创业人员有近10万余人,创办企业1万余家,其中超市就达到了近5000家。杭州丽水商会会长武高华甚至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数据:“杭州60%以上的中小型超市都是丽水人开的,北京和上海65%以上的中小型超市都是丽水人开的。”
上世纪90年代末,一股开超市的风潮席卷丽水,20多万人走了出来,到北京、上海、杭州等地开超市。甚至有美容院老板娘把美容院卖了,去北京开超市。多的,一年赚个几百万元,少的也有十多万元。这些人,曾经很风光,不仅自己赚了钱,还把家里的亲戚朋友都带出去赚钱。
只是,10年过去了,杭州不断开出大超市,世纪联华、乐购、好又多……连国外零售巨头沃尔玛也来了。这些百货巨头在管理、形象、资金、价格等各方面都占据优势,尤其是他们的进货系统非常完备,采购渠道摆脱了层层批发的传统模式。小超市的生存空间急剧缩小。
8月9日,由丽水市人民政府驻杭州办事处主办、杭州丽水商会协办的“杭州丽水超市经营人才创新提高培训班”在杭州开课,为期4天,在杭州经营超市的50多位丽水籍老板闻讯而来参加了培训。他们迫切希望寻找出路。
建立自己的品牌是“丽水籍超市”发展的关键
武高华告诉记者,杭州的“丽水籍超市”普遍有这样的特性:规模小、夫妻店多、管理家族化。规模小,进货价格就高;家族化,则不利于超市的管理。不过,最重要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品牌。有的人是取了一个没人听说过的名字,更多的人则是选择挂靠在别的品牌之下。”
品牌,成了“丽水籍超市”发展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就凭自己手上这么几家小店,如何建立品牌?
本次培训的主讲老师、中国企业管理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胡德华教授,带来了北京模式的例子。
胡德华对北京和上海的中小超市做过实地研究和考察。他告诉记者,很多在北京开超市的丽水人,前几年日子也很不好过,甚至不敢说自己是丽水人。“每次别人问起,总说自己是温州人。”
2006年,胡德华受邀去北京给丽水籍的超市老板做创新提高培训。很多老板在培训后恍然大悟,要创造自己的品牌!不久,他们就自创了品牌“世纪家家福”,把北京的“丽水籍”超市都整合到了一起。“我们可以想象,五六千家超市并在一起后和人家谈合作是什么样的情形?拿货(价格)起码可以便宜5个点。”
众多小超市联合后,有统一的装修,营业员穿统一的服装,定价也统一,铺货也统一……很快,“世纪家家福”就打出了自己的名号。
胡德华告诉记者,现在“世纪家家福”已经连锁了700多家超市,加盟费从一开始的免费到2000元,再到现在的1万多元,而且还得看看人家有没有实力加盟。“现在,连那些在北京开超市的温州人都说自己是丽水人了。”
胡德华还提了不少经营上的点子。他认为,既然在规模上不能和大超市相比,那索性就突出自己“小”的特色,定位在便利店,比服务。比如,延长销售时间,提供加工速食食物的微波炉和用餐的地方,可以在早上或是晚上的购物时段赠送报纸,或者,周六周日给顾客一些小的优惠……
至于管理,胡德华认为家族化是制约超市发展的很重要原因,所以,一定要跳出家族这个圈子,可以聘请店长来管理。未来,杭州的“丽水籍超市”联盟做起来后,可以统一培训店长,然后派到各个店里。比如,可以招聘一些肯吃苦、求上进的毕业大学生,进行培训,既能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也可以提高管理和服务。
●政府支招
杭州市贸易局:
何不联合起来自创一个品牌
就如何提高中小规模超市的竞争水平的问题,记者采访了杭州市贸易局的相关领导。巧的是,他们也提了这么一个建议:既然有那么多丽水人在杭州开超市,何不联合起来自创一个品牌?
杭州市贸易局网点建设处的吴坚处长表示,大超市的竞逐和小超市的遍地开花不存在正面竞争。人们会开车去大超市进行大采购,但离家近、服务居民的便利店一定有它的市场。
所有社区都需要便利超市。
眼下,只要投资者找到经营的店面(农民房子目前暂不被允许经营便利店),周边老百姓需要,政府部门都会持鼓励和支持的态度。只要你能生存下去。但是这里有个前提:经营范围不能涉及散装的蔬菜、猪肉。
监管部门在日常的巡视中发现,很多社区便利店除了经营日用品,还在代销蔬菜。夏天卖点冬瓜之类的清凉菜,生意还很好。这个若是被发现,是要被严肃查处的。因为在便利店买到这把新鲜的菜,有可能是刚洒过农药的。吴处长说,开便利店的首要是保证周边老百姓吃得安全,保证不了的最好不要进。
在夫妻店、连锁超市等不同业态的竞争中,连锁超市的胜局更大。比如,上海品牌“可的”和杭州本土品牌“宜康”在杭州都发展得很不错。究其原因,一旁的孙副处长分析说,有三个都能保证,一是物品新鲜,一是保证供应渠道,另一个是保证服务到位。而小超市要想发展好,要找自己的盈利点。像“宜康”,依托祐康的优势,有些产品是自己生产的,这样一来成本就降低了。
吴处长补充说,虽然小超市实现电子商务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可以借鉴大超市的做法,实行送货上门。“宜康”的门店就是和电子商务平台捆绑在一起的,效果非常好。
两位处长不约而同地建议,如果丽水人开小超市的比较集中,为何不做品牌经营。不妨集中到一起成立一家企业,申请个品牌,做大了以后开连锁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