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俊 画
在我国“民工荒”背景下,一些东南亚国家平民通过各种地下途径,进入我国非法就业。记者调查发现,继珠三角后,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或将成“洋黑工”掘金首选地。其背后,折射出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同事居然是“老外”
“真没想到,我每天跟一群‘老外’在一起上班!”小李是诸暨某纺织厂的一名员工,谈到前段时间发生在厂里的“洋黑工”事件,她说自己23岁了,“还是第一次听说有外国人到中国打工”。
小李生长在江西农村,出来打工已有两年时间了。其眼中的“老外”,是一群越南工人,“他们大多人听不懂中国话,也不会说汉语或英语,只会打简单的手势”。
这群只会打简单手势的越南工人,共28名,他们平时很少跟外人交流——该纺织厂有近400名员工,这群“老外”生活在自己的“部落”里,每月领取1000余元的工资报酬。
在这群“老外”中,魏文通(音)是唯一一个会说中国话的人。魏文通今年21岁,1年前就通过朋友,从中越边境非法潜入我国,在广西、广东一带私营企业打工。今年5月初,魏文通回了一趟越南老家,当月底,他与同乡一起,到了诸暨这家纺织厂工作。
日前,在诸暨市有关部门组织开展的整治“三非”(非法入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专项行动中,魏文通等28名“老外”浮出水面。“到中国打工,每月能挣人民币900元以上,我们很喜欢这里。”在接受调查时,魏文通说,“在越南,做同样的活,每月最多只能挣人民币400元,所以我们国家很多人希望能来中国打工。”
铤而走险源于招工难
说到铤而走险非法用工之事,小李所在的该纺织厂总经理杨某说,是由于自己实在招不到国内工人,才出此下策。
据了解,杨某的纺织厂在当地属中等偏小企业,由于在设备改造和技术创新方面投入不够,生产同样数量的产品,相对于其他规模型企业,该厂需要更多的工人。因此在民工荒背景下,该纺织厂的“招工难”问题愈加明显。
“我们外贸订单很多,外商每次下订单前,我们都要问清数量,如果量特别大的话,我们都不接。”杨说,由于招不到工人,当地很多工厂和他们一样“限制订单”,而与此同时,很多机器处于闲置状态。
今年5月底,杨在越南谈生意时,有当地劳务中介公司说越南工人薪酬低。“当时,我们正好急缺人,就动了心雇佣越南人,带回厂里打工。”杨说。
据介绍,当越南中介公司把招工消息发出后,一下子来了几百个人。由于担心这些工人在国内工作的合法性,杨从报名者挑选了28人,并为其办理了一个月的旅游签证,以旅游的名义进入我国境内。
“以前,我们到国外打工、经商蛮多的,现在老外都到中国打工了,说明中国经济这些年的确发展很快。”杨说。但没多久,有关部门找上门来,除了将28名“老外”全部遣送出境外,还对该厂行政处罚2万多元。
“洋黑工”转战长三角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一些外向型企业遭受沉重打击,一些企业破产倒闭,外地工人被迫回家。而随着外部环境的转暖,各地经济生产去年又繁忙起来,“招工难”、“民工荒”现象频现。于是,就有不少越南、缅甸的工人入境打工。
2009年6月,绍兴县查处了两名非法“洋黑工”;今年4月,4名缅甸人到诸暨某袜厂做织袜工,6月中旬被有关部门全部遣送出境。
上述4名缅甸“洋黑工”在接受调查时说:“在老家一个月只能赚十美元,所以我们很多老乡想到中国打工,已经有几百人过来了,这一次他们几十人偷渡过来,大多是到苏浙一带打工的。”
据了解,“洋黑工”多年前就在珠三角出现。在广东珠海、广州等地,“洋黑工”是很多中小企业心照不宣的现象。而近年来,随着纺织、机械、五金等劳动密集型经济的快速发展,长三角地区成了“洋黑工”淘金的新目标。
但到底有多少“洋黑工”?有关部门表示,由于“洋黑工”都是秘密使用的,整体数据难以统计。“但从最近几次检查来看,个别小企业雇佣‘洋黑工’有扩大的趋势。”相关人员如是说。
此说法得到了杨的证实。“跟我接触的越南那家劳务中介公司规模很小,但他们每年往中国输出400多人。以往主要前往广东地区,而现在前往长三角地区的多了起来。”
低端劳务不能引进
据了解,越南、缅甸的“洋黑工”,工资只需中国工人的一半,甚至更少。与目前的中国劳动力成本相比,他们更具吸引力。
“我们企业处于产业链末端,利润本来就很低,而如果国家允许,我是很欢迎越南工人来工作的。”杨说。
与杨的纺织厂一样,不少企业也表示愿意通过这种地下形式招聘“老外”,“他们不需要缴纳各种保险,也不会嚷着涨工资,也不像中国工人那样,春节、中秋都会回老家,对工厂生产造成影响。”
那么,众多中小企业喜欢的“老外”,能进入我国工厂合法工作吗?
记者查阅了《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其中明确规定须办理《外国人就业证》和职业签证,并且对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应是有特殊需要,国内暂缺适当人选,且不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据介绍,上述规定明确了“企业若需要引进外国人,只能是中高端人才,而外国低端劳务是不能引进。”
而对于“洋黑工”,《外国人在中国就业管理规定》明确要求,对未办理手续擅自聘用外国人的用人单位,公安机关在终止其雇用行为的同时,可以对用工单位处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并责令其承担遣送私自雇用的外国人的全部费用。
“洋黑工”考验劳务市场
由于越南、缅甸在地理上同中国毗连,因而边民历来都有往来。据报道,在1020公里长的广西中越陆地边境线上,越南人只需步行几分钟就可以进入中国,他们通过各种方式逃避检查后,买张车票就能到达各大城市。
“洋黑工”问题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我省公安部门多次开展整治“三非”专项行动,发动群众提供、举报“三非”线索。而根据公安部的规定,凡属非法入境或非法居留的外国人,不管是否在联合国难民署登记,滞留地公安机关都要“发现一个,查处一个,遣送一个”。但由于利益诱惑,“洋黑工”受到个别中小企业的青睐,“洋黑工”事件在各地也时有发生。
记者算了一笔账,如诸暨某纺织厂雇佣的28个“洋黑工”,以每人每月比国内工人少600元工资计,一个月仅工资支出就可节省1.7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在当前国内“招工难”的状况下,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或许会有更多企业,尤其是技术含量低的传统加工制造企业,不惜冒着被罚款的风险,非法雇佣“洋黑工”。在满足企业正常生产的同时,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据了解,2009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21万人。有关人力资源专家指出,在当前情况下,“洋黑工”一旦大量涌入中国,将会对我国低端劳动力市场带来很大考验。
企业转型升级是关键
28名“老外”遣送回国后,杨的工厂又多了一些空置设备,他依然面临着国内工人招不到、“洋黑工”无法引进的困境。而在每次开展的“三非”专项行动中,都有企业面临着类似的困境。
中小加工企业无技术、无品牌,产品利润低,他们只有不断降低成本,才能维持当前的较低利润率。专家指出,有了境外低成本劳动力,让包含生产成本降低成为可能,这是“洋黑工”屡禁不绝的根本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提高企业品牌意识、提升产品竞争力外,还有一些企业尝试着“走出去”,在越南等国家建立生产基地。有关人士认为,这不仅能消除、规避国际市场贸易壁垒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还可以享受国外的优惠政策和人力资源成本优势。
就拿绍兴来说,近年来,该市越美集团、达亨集团、海亮集团分别在国外兴建了尼日利亚纺织工业园区、博茨瓦纳纺织工业园区、越南龙江工业园区。其中的越南龙江工业园区目前已有9家中国企业入住,其中不乏正元袜业、双达木业等劳动密集型企业。
采访手记
中小企业何时能微笑?
生产效率低→ 需要大量工人→ 企业招工难→ “洋黑工”出现← 减少人力成本← 降低生产成本← 维护现有较低利润← 企业利润低。
在近期对“洋黑工”事件的调查中,记者总结出“洋黑工”出现的两个直接原因:生产效率低、企业利润低。而在上述诸多箭头的背后,折射出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迫切。
不可否认,在过去30多年里,劳动密集型产业做出了诸多贡献。依托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出口加工业,使“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风靡世界。
经济学领域有个“微笑曲线”概念,专利、技术和品牌、服务分别位于获利高位的曲线两端,而组装、制造位于获利低端的底部。我国大多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处于“微笑曲线”底端,面临着“企业利润低、生产效率低、品牌技术低”的不利局面。如今,受资源制约和用工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些处在产业链低端的企业举步维艰。
当前,我国政府要求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并开展淘汰落后产能等一系列举措。
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很多中小企业对转型升级的愿望是强烈的,而能力却是十分有限。利润低、效率低、招工难,摆在他们面前的,除了闲置的机器,还有对转型升级的美好憧憬。相比其他人,这个群体更知道提高生产效率、改进生产工艺意味着什么。
在网络上,“Made In China”被一些网友译为“山寨”。要想让中小企业从“生产车间”变身“企业总部”,除了提高生产技术,品牌建设也要摆上日程。
当不再徘徊于产业链低端,而是在技术、品牌层面有所突破,占领了“微笑曲线”的两端,我国众多中小企业或许才会开心地微笑。
而此间,要走的路还有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