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9月13日讯就在上周,台州又有2家公司在深圳中小板挂牌。仅在今年,台州已有6家企业成功登陆深圳中小板,在该板上市的台州上市公司总数达到创纪录的16家,在全国地级市中,仅次苏州居第二位。
至此,深圳中小板“台州板块”效应日益显现,在全国资本市场也具备相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7家企业成功IPO
从今年年初开始,仙琚制药、伟星新材、南洋科技、爱仕达、齐合天地、艾迪西、双环传动7家企业先后成功IPO,募集资金超过53亿元。今年9个月的资金募集量,相当于过去10年(1999年-2009年)资金募集量的5成。
与往年不同的是,台州企业上市IPO模式更趋多样化,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3月18日,伟星新材顺利登陆深圳中小板,书写了台州企业一个集团两家上市公司的历史。伟星新材是伟星集团下属的子公司,而伟星集团旗下的伟星股份早在2004年就首批登陆深圳中小板。“伟星系”正形成雏形,呼之欲出。
9日8日,艾迪西挂牌,上市首日大涨235%,开创台州台资企业上市的先例。
7月12日,齐合天地以“红筹模式”实现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更是实现了台州企业境外IPO“零”的突破。
企业上市热度升温
国际金融危机逐渐消退后,人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企业普遍经营困难之时,台州上市企业中没有一家出现资金链问题。
以温岭泵业龙头企业为例,上市公司利欧股份在国际金融危机逆境中,反而凸显资本优势,加速扩张。而与之一墙之隔的非上市公司鑫磊机电,则遭遇了建厂以来最大的困境。
资本市场“点石成金”的魔力,显而易见。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上市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远远强于非上市企业。
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考,我市民营企业对资本市场认识也在逐渐加深,企业对待上市态度来了180度大转弯。企业家群体也从当初的“要我上市”到“我要上市”。
当前,台州企业上市热度正在急速升温,已经变成星火燎原之势。数据显示,截至8月底,我市1家企业过会待发,4家企业正在接受辅导,30余家企业实质性启动了上市工作,近100家企业列入市、县两级上市后备资源库进行重点培育。
按照“上市一批、培育一批、改制一批”的总体思路,我市确定近期、中期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名单,进行重点跟踪扶持、引导,基本形成了从上市公司、报会企业、辅导企业、股份公司到规模企业的金字塔型上市梯队。
根据规划,到2012年,台州上市公司数量争取达到30家,累计融资金额突破150亿元;到“十二五”末,台州上市公司总数超50家,融资总额超过250亿元。
政府伸出“有形之手”
企业上市热度持续升温,从某种程度来说,除了资本市场的财富效应外,台州各级政府发挥了巨大作用,“有形之手”力推台州企业上市。
“牵牛要牵牛鼻子。抓上市就是抓住了台州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牛鼻子。”市经委主任张锐敏表示。
事实上,为加快企业上市步伐,台州市、县两级都建立了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大部分地方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沟通协调,全方位帮助企业排忧解困。“一事一议”、“绿色通道”、“论证会”、“直通办”等方式为企业上市解决实际问题。
除政策外,政府还拿出了“真金白银”。黄岩区、温岭市各设立3000万元的企业上市专项资金,用于解决拟上市企业开展上市时增加的改制成本和前期费用及奖励;玉环县除设有1000万元的上市扶持专项基金外,还专门出台了企业上市募集资金项目供地办法,保证企业发行股票募投项目的用地需要。
早在2007年,台州市政府还与深交所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为台州中小企业提供“绿色通道”。今年8月,台州市政府还专门就上市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讨论加快推进企业上市步伐。
在本月16日,我市将举办2010中国(台州)民营企业创业投资与股权融资论坛,推动台州民营企业进一步优化企业股权,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接轨资本市场,实现转型升级。
据台州商报 蒋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