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探索创新,把活动成效体现到创业惠民上来
前不久,市里对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作出了全面部署。我们要在认真总结运用近年来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活动的开展,切实把活动成效更好地体现到创业惠民上来。
1、抓党建覆盖,进一步完善创业惠民组织体系。组织建设是抓好基层党建的工作基础,是基层党组织有效开展服务的重要前提。要不断推进组织覆盖。按照“应建尽建、全面覆盖”要求,高度重视非公经济和新社会组织领域党建工作,采取单建、联建、挂靠等多种形式扩大组织覆盖,不断推动党组织向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各类工商协会、社区团体等拓展延伸。要积极创新组织设置。主动适应经济方式转变、社会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推广“三联四托”党组织设置模式,即: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和依托工业园区建、依托大企业建、依托合作社建、依托党员创业(综合)服务中心,创新产业园区、创新平台、商贸市场、农村社区等领域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大力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要注重抓好党带群团。根据我市小企业多、个体工商户多等特点,积极支持工会、共青团组织在那些暂时没有条件建立党组织的地方,先建立工会和共青团基层组织,为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奠定基础、创造条件,着力构建覆盖城乡、区域统筹的基层组织体系。
2、抓人才选育,进一步壮大创业惠民骨干队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是提升基层组织服务能力的关键所在。要重视抓好书记队伍建设。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通过“公推直选”、跨村任职、组织选派等多种途径,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特别是要高度重视抓好明年村级组织换届工作,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队伍建设和加强大学生村官培养,努力把服务群众、创业惠民业绩突出的优秀党员人才选拔到村党组织书记岗位上来。要重视抓好党员骨干队伍建设。深入实施“党员人才工程”,通过“百村推优强队伍”,把更多的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内来,改善党员队伍结构。尤其要重视加强党员创业中心户建设,通过专家结对、加强培训、政策帮扶、量化评估等途径,培育一批带动范围广、成效好的党员创业骨干。要重视抓网格服务团队建设。深入推进“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坚持专业服务与网格服务相结合,进一步配齐配强网格服务团队成员,加强针对性培训,健全定期走访交流、民情民意研判解难、服务情况报告反馈等制度,使每个网格团队都有较强的管理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其政策法规宣传、社情民意调研、创业致富服务、矛盾纠纷化解、民主制度监督等作用。
3、抓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创业惠民服务功能。加强基层组织服务平台建设,是推动党员干部创业、服务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载体。要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与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关项目整合起来,以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场地为前提,全面推进党员创业服务中心建设,做到现有资源与新建设施、设施改造与功能提升、乡镇(街道)级服务设施与村(社区)级服务设施有机结合,努力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要进一步丰富服务内容。坚持服务党员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在城市社区以提供生活服务为重点,在农村社区既要抓好教育、卫生、文化等生活领域的服务,又要抓好农业技术指导、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生产领域的服务。要积极开展志愿互助服务,加快发展经营性服务,更好地满足党员和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生产生活需求。要进一步创新服务形式。适应信息化、社区化、园区化等新趋势,加快推进农村社区、产业园区服务平台建设,积极运用远程网络、手机党校等形式,发布政策信息,开展教育培训、征集意见建议,提高服务效率。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促进基层服务的社会化,努力把基层服务平台建成党组织和党员联系群众的窗口、展示形象的舞台、发挥作用的阵地。
4、抓资源整合,进一步健全创业惠民保障机制。加强基层组织运行保障机制建设,是构建城乡统筹基层党建新格局的重要内容。要大力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基层组织创业惠民的重要物质基础。要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采取“领导干部+机关部门+优势企业+薄弱村”模式,对集体经济薄弱村实行组团式结对帮扶,帮助制定发展规划、培训党员人才、落实帮扶资金、开发脱贫项目,鼓励发达村到薄弱村异地入股经营,引导工商企业通过产业延伸、合作开发等形式,带动薄弱村集体经济发展。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牢固树立公共财政理念,把政府的财政投入进一步转到社会建设和公共服务的供给上来,重点加强对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集体经济薄弱村组织正常运转、村两委主职干部待遇的经费保障,建立稳定增长的基层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要完善结对共建机制。按照城乡基层党组织共谋发展思路、共强集体经济、共建基层组织、共抓队伍建设、共办为民实事的要求,广泛开展基层党建区域共建活动,通过组建区域共建理事会、和谐促进会等基层新社会组织,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全体党员为主体、区域内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提高党组织的区域协调能力和管理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