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田县针对县域特色,开展党建带侨建工作,把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的工作内容延伸到侨联组织,不断拓宽创先争优活动领域。
实施“三个带动”,搭建活动平台。突出工作重点,在“带”字上下功夫,不断深化党建带侨建工作。一是带动组织建设。在华侨重点乡镇建立侨联党支部,从机关支部派遣在职和退休的优秀党员到侨联担任党内职务,各村级侨联设立党小组,进一步加强党对侨联工作的领导。二是带动队伍建设。实行乡镇、侨联和村两委干部交流任职,鼓励和支持乡镇、村侨联干部或归侨通过换届选举进入村两委班子,并建立华侨村官任职考核机制。同时,把侨联干部培训纳入乡镇干部培训的总体规划,不断提高基层侨联干部的综合素质。三是带动活动开展。以侨联村居为纽带,通过资源共享、成果公用,加强侨联组织与党政部门之间、乡镇侨联组织之间、侨联组织与社会各行业机构之间的联动协作。专门召开侨联等群团组织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和涉侨乡镇侨联创先争优活动推进会,组织侨联等群团组织开展服务竞赛,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
创新“三大载体”,推动工作开展。大力实施“华侨要素回流工程”,充分运用海内、海外“两个平台”和侨界智力、财力“两大资源”的优势,打好“侨”牌。一是成立华侨总部经济发展论坛。邀请青田籍各国侨领、华人华侨代表等500余人共商侨乡发展大计,共同探讨区域发展空间狭小、资源匮乏、发展后劲不足等制约青田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出台《关于建设华侨总部经济的若干意见(试行)》,形成了“一心两区”(即总部经济大楼,总部经济产业园区、滩坑旅游开发区)的初步构想。二是打好华侨村官的“侨”牌。因势利导,鼓励华侨参加村务管理,发动侨界群众积极捐资兴建事关民生民计的农村公益项目,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目前共有36名华侨先后回乡当村官,通过华侨村官的作用发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如船寮镇朱店前村华侨洪树林担任村委会主任后,出资100多万元,建起了村委会办公大楼和村文化娱乐中心。三是开展百个侨团助百村、千名华侨扶千户工程。分期分批组织百名侨领参与家乡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民脱贫步伐、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发展农村各项事业。目前,有128个侨团结对21个乡镇的90个村,其中49个侨团在41个村落实新农村建设项66个,投入建设资金1386.5万元;1290名华侨结对帮扶2345户困难农户,捐赠帮扶资金186万元。
建立“三项机制”,完善制度建设。把制度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侨联工作的重要抓手,建立和完善三项机制,不断夯实基层侨联在广大群众中的基础。一是建立侨眷侨属关爱机制。成立乡镇侨联关爱基金会,广泛发动华侨、侨眷和各界爱心人士捐款,开展侨眷侨属关爱工作,使党内关爱机制惠及到侨界群众。目前,已成立乡镇侨联关爱基金会10个,募集华侨关爱基金48万元,帮扶困难群众324人。同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服务侨眷侨属活动,如舒桥乡利用乡镇远程教育站点,为留守的侨眷侨属尤其是老年人、小孩与国外的亲人进行视频互动。二是建立侨联党员联村联户机制。侨联党员做到“三个联系”,即联系1个村民小组、联系1户困难党员或侨眷侨属、联系5户创业华侨,要求每周至少到联系村一次,帮助协调解决联系村当前工作存在的问题和难点。三是建立华侨农村调解机制。充分利用发挥归侨侨眷威信较高、群众信服的优势,每个村居侨联成立华侨农村调解委员会,聘请担任村调解员,化解村里的矛盾纠纷。如方山乡聘请7位老归侨担任乡调解员,成功化解了奎岩村两位村民因建房产生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