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关注
·浙江物流业如何转型升级?"信息化"成为共识
·浙江经济上半年保持健康较快增长 GDP同比增长13%
·科技官员与经济专家同台网聊:块状经济如何转型?
·吴晓波勾画块状经济转型蓝图
·146家龙头企业带动整体发展 品牌培育还需较长过程
综合消息
·中心镇集聚辐射渐成气候 温岭,转型有了新支点
·浙江产业要“借力”央企 切实改变“低小散”状况
·产业转型持续创新 恒逸:持续创新引领高端发展
·“十二五”宁波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专家解读百姓热议城乡体制改革助力杭州新型城镇建设
典型报道
·学习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杭州三城合璧新愿景
·用创意改造传统产业 湖州纺企进军网游业
·舟山:利润率不足3% 出口企业"云集"水产业
·220千伏舟山大陆联网工程度"满月" 金德水到贺
·浙江民资涌入光伏产业渐成规模 朝阳待喷薄
图片新闻
5年发展胜过以往40年
科技创新造起电动汽车
宁波架起通向世博大桥
杭州湾新区要做新浦东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专题聚焦 > 转型升级不动摇 四大建设再登攀 > 典型报道 正文
学习之城创新之城生态之城——杭州三城合璧新愿景

 

  创新创新再创新

  “五个新突破”成为省委“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描绘的今后5年主要发展目标,突破就意味着创新,意味着以创新为发展主动力。打响“创新杭州”的品牌,是历史与时代赋予的使命

  “和天堂硅谷的目标差距甚远!”在今年的杭州创新型城市建设大会上,一组数据让现场的许多干部坐不住了——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产值比重2008年仅为26%,2009年更是跌到了24.4%,而深圳、南京、沈阳等城市均在40%以上!全市有市级以上技术中心的企业只占工业企业的4.5%,即便是高新技术产业也总体仍处于价值链低端……

  学习是基石,目的是创新。

  杭州市一位专家说,杭州人的文化性格是“温和规范”,这种精致的风格使杭州发展步履稳健,但曾几何时,它也开始显现出高瞻远瞩、先人一步的能力与动力不足,稳健有余、创新不足的弱点。

  翻阅杭州历史,创新早已镌刻于城市基因。

  “非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来留心。”当人们走上苏堤赏景,可曾想到,它是900多年前苏轼创造性地将西湖淤泥、杂草变废为宝;当人们为西博会成为一张杭城名片而骄傲时,可曾知道,1929年首办之时,面对经费不足,主办方发行有奖游券募资筹得300万元,引来爱迪生作“天生万物皆有用”的演讲……

  历史即将走完21世纪的头十年,中国已走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参与省及杭州市“十二五”规划建议稿讨论的省社科院调研中心主任杨建华说,“十二五”是杭州发展的“新成长阶段”,2009年杭州以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国外经验表明,人均GDP超过1万美元之后,城市应该实现以模仿创新为主到以原始创新为主的战略性转变。“十二五”时期,无论是转型发展还是率先发展,枢纽之词都是“创新发展”。

  “‘十二五’将是整个浙江的战略突破期。”省社科院副院长葛立成认为,杭州完全可以充分利用省城的资源优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依靠创新在转型发展上当好排头兵。“如果说上一个五年杭州突出生活品质的目标,下一个五年应该打响创新杭州的品牌。”

  生活品质不仅指休闲生活、经济生活品质,应当不断被赋予新内涵。今年4月,杭州市委主要领导提出:要让创新成为杭州人生活的一部分,工作的一部分,因为一个地方特别能创新,就特别有活力、有源泉、有品质。

  在先发优势逐步减弱后,诸多活力源自哪里、城市创新从何着力?城市的决策者在思索,生活其间的老百姓在思索。

  从城市的三大基本功能——居住、工作、休闲出发,城市的创新可从城市发展模式、空间形态、运营模式三大创新着力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建军指出,在整个中国的城市体系中,杭州的休闲与居住功能突出,但作为一个有数百万人口的大都市,城市发展方式应是多元化的、有多重目标的。杭州应主动适应资本、劳动、知识这三大要素供给结构的变化,特别在房地产业步入调整期、中低端制造业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暴露弊端的情况下,城市发展模式要加快向知识密集型产业主导转变。

  杭州市经委提供的关于“杭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份材料剖析:杭州工业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对基础创新、产品升级的专注度不够,新产品产值率偏低”。如被国际著名企业视为生命线的企业研发投入支出只占销售收入比例1.1%。

  放眼世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一种以创新为特征的产业集群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对提升城市竞争力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韩国大田的IT产业集群、英国伦敦的新媒体产业集群、美国纽约的金融业集群,都对整合城市原始创新能力、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正如现代竞争战略研究之父迈克尔·波特所说,全球化背景下,一级世界经济体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上。

  面对全球化竞争态势,杭州市发改委、市科技局等部门提出:加快杭州制造向杭州创造转变的历史性进展需要实现发展动力、发展要素、发展机制的多维度全面创新,杭州要加快走优化产业结构体系、推进产业融合、突出高端发展、发展低碳经济等十大转型升级路径。

  创新型城市是杭州的城市发展战略,既是战略就应着眼带动长远。我们欣喜地看到,今年以来,杭州市主要领导已多次专题调研,就加大发展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作出部署,市委主要领导甚至带头在市府大楼前试驾了纯电动汽车。10月,杭州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耕就在全国高新区主任联席会议上向全国同行宣布:“十二五”要重点扶持培育物联网、太阳能光伏等五大产业,培育和发展1个千亿级、2至3个500亿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浙江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区。

  文化是城市之魂,城市的发展模式创新必须以文化为依托。杭州市委一位领导说,杭州最宝贵、最独特的资源就是文化,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不要只盯着园区里有几个企业,更要关注文化对其他产业的渗透,关注文化对提升杭州人素质、激发创造精神的作用。他举例说,在台湾,文化、创意无所不在,当地友人送给他一小包米,却是用中国最传统的红布精巧包裹的,现在他还当一件艺术品摆放着。想一想,文化对普通的食品工业都能点化成金,它对我们城市创新作用将何等巨大。

  “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深入人心,杭州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和五县(市)。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加强城乡区域统筹,是缩小城乡、工农、区域差距的大手笔,也将重塑城市空间形态

  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如锦带穿越杭州并连结起富阳、桐庐、建德等杭州西部县(市)。11月8日,杭州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乘船溯钱塘江而上,调研推进“三江两岸”保护与建设——“十二五”期间,加快“三江两岸”地区发展将成为杭州沿江发展、城乡统筹的一大新亮点。

  将“三江两岸”地区作为杭州整体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发展轴,这进一步体现了杭州市加快城市空间形态创新,加快改变“东强西弱”、“东快西慢”的区域格局,推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战略意图。

  数据显示,2009年,占杭州八成以上行政区划面积的西部五县(市)生产总值只占全市20%,与“十一五”期初比,绝大多数经济指标占全市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同时,全市城乡居民收入比也由2.17逐步扩大到2.27。从人均收入来看,市区与五县(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相差很大。

  面对这样的发展格局,今年年中,杭州市在淳安召开了市委扩大会议,作出了以新型城市化为主导、进一步加强城乡区域统筹发展的决定。同时宣布启动推进城乡区域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要素配置、生态保护、公共服务、民生保障“六个一体化”任务和一系列配套改革,2011年到2015年,财政更是将每年新增10亿元支持5县(市)发展。

  陈建军分析说,城乡一体、城乡融合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杭州加快发展五县(市)、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不但是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会的必要,从另一个角度看,继而可通过轨道交通、高速路网等连接,真正推进杭州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形态。

  人们印象中风景秀丽的西湖区,312平方公里内仍有118平方公里是农村,还有6.96万农民。西湖区委书记郑荣胜说:“以往西湖从大区到强区实现了惊险一跳,但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跳一次,今天加快推进城乡统筹依然要靠创新找到新蓝海。

  他以产业发展路径为例,西湖区还有不少农民以茶叶、养猪和采石、采砂为生,收入来源单一,但那里的经济发展不能走先引进低端制造业再转型的道路。区里已在转塘、双浦两个乡镇、街道定位发展都市农业、楼宇经济、文创产业,而像地处偏远的大清谷村就发展户外拓展,而双林村不采砂后就发展农家旅游……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社会建设明显加强”作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凸显城市运营模式创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城市运营模式的创新,首先要构建一个让老百姓充分参与的民主化城市管理机制,所谓“人民城市人民管”。

  8月20日,杭州市代市长邵占维主持召开市政府全体(扩大)会议,15位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市民代表应邀列席,会议还通过网络和手机WAP地址专题页面进行了视频直播。

  “让民意领跑政府”。从2007年起,杭州市政府实施的开放式决策使许多百姓得到了实惠,今年还荣获了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采访中,不少生活、工作在这座城市的普通干部、群众都希望在市政府作出表率的同时,各县(市、区)政府在推广时要将其深化、发扬,让百姓参与到更多事关其切身利益的决策中去。

  一位专家对此点评:西湖本没有高傲的架子,杭州民本气息浓厚,民主管理就能让城市散发出“集思之美”。在参观上海世博会城市最佳实践区时,记者就发现,德国杜塞尔多夫在介绍建设莱茵河岸隧道这项杰出工程时,郑重其事地写上“方案确立和招标,仅仅用了短短3年”。3年还叫短!这无疑启示我们在城市建设、扩张中应充分协调各方利益、充分论证,也尽量避免重复建设、省却返工浪费。

  “要通过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杭州城市运营模式创新,”长期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杨建华建议,政府要加快推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体制改革,像在医改这样的难题上杭州要有决心和勇气破题,从而真正缓解医院人满为患、城乡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难题;政府还要推进以城市社区为主要载体的基础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增强基层自治功能,包括要为社区“减负”。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建设重点是,如何顺应城市化进程加快态势,创新完善流动人口的新型管理服务,解决农民工文化边缘化、归属感缺失、公共服务缺位等问题。

  当前,杭州城市运营中最突出的问题无疑是“行路停车难”、“住房难”。今年杭州市公布的2009年市直单位综合考评的社会评价意见报告显示:在各社会层面代表认为最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中,“行路停车难”连续第4年排在了前两位,而“住房难”则从前一年的第六位一下蹿到了第二位。

  应该看到,近年来杭州在公交、保障房建设上力度不断加大,但老百姓普遍期待政府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缓解房价高企、两个“夹心层”住房困难,以及公共交通受挤压、路网拥堵、停车难等问题。如何积极探索新途径、新模式,鼓励知名房产开发商和更多社会力量介入保障性住房建设,建有品质保障的保障房;又比如,除了调整、加大路网建设和公交车辆投放外,如何用市场化手段调节进入中心城区的车辆、在郊区鼓励换乘、积极引进社会力量造停车库……有专家更在杭州市委“十二五”规划建议讨论时提问市领导:“十一五”杭州创出了公共自行车经验,“十二五”能否在城市拼车上创造新经验?

  创新,依赖于人才的集聚。引进并真正留人,需要整个社会、整座城市构筑一个良好的创业创新环境

  浙大公共管理学院姚先国院长最近且喜且忧:喜的是今年不少国外专家看好中国发展前景,纷纷联系来杭任教;忧的是已经来的一位美国教授孩子就学、妻子与周围社区的融合以及未来长期任教的医疗、社保等配套都成问题。

  “杭州还没有京沪等大城市那样的国际学校,那么多人要来,总不能事事都靠政府一企一策、一人一策来解决。”11月4日,姚先国在杭州市委召开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征集会上直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被海外誉为中国社会自1979年以来的第三次大转型,谁都知道人才引领创新转型,但人才的集聚,除了引进、使用机制的创新改革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市能否进一步提高宜居、创业方面整体满意度。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库兹涅茨研究发现,城市间的差异可以用城市间不同的人力资本差异来解释。杭州市政府的一份调研报告也显示,海归、外国留学生和外籍人士包括本地居民都对杭州教育资源的充足性、外来人士子女入学方便性,国际联络渠道、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交通安全状况等评分较低,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些也是杭州今后城市运营创新的空间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集聚人才没有高低之分,一座创新的城市也必是开放的城市。一座城市需要鲁冠球、宗庆后、马云,也离不开勤勉工作的送奶工、家政服务员、一线工人。事实上,杭州这些名人都出身普通,也没有多高的学历,今天那些富有生产效率、具备良好职业精神的普通劳动者未来或许就会成为杭州这座城市的杰出人才,正因此,改革创新城市整体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好地普惠大众更彰显其必要性。

  生态生态更生态

  10月31日举行的世博高峰论坛上,杭州市主要领导发表演讲:“建设生态型城市、走绿色发展之路。这是人们反思工业文明下城市发展模式的成果,是城市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杭州,真美。她地处北亚热带过渡区,温暖湿润,四季分明,三江、两湖、一运河,似缎带、明珠镶嵌其间。11月7日,她又连获殊荣,当选“中国最佳休闲城市”、“中国最美休闲城市”。

  一项针对城市宜居度的调查显示:各类中外人群,都对“宜居杭州”5项要素指标中的自然环境评分最高。“自然环境优美、城市景观优美、绿化环境、城市干净整洁”成为大家评价最高的分项指标。

  生态是杭州创新发展特有的源泉。全国绿化先进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这些年杭州人通过努力捧回的一块块金字招牌,也增添了城市独特的生态软实力。

  赞扬声中尚需自省。

  同样是那份关于城市宜居度的政府调查,毫不掩饰自身的不足:“河道水质优良”、“空气质量优良”是各人群评价最低的几个分项指标。

  水体是江南水乡城市布局的决定因素,杭州更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而今杭城河道两岸整饬之功有目共睹,但是,比照国际性宜居城市的目标,杭州市仍有很大提升空间。今年10月,有关报告显示,2009年,市区河道106个监测断面中劣V类断面占67.9%,日常监管中,有64条河道存在黑臭现象。

  再观之,城乡间的生态环境差距也较明显。在今年8月举行的市委扩大会议上,杭州市环保局提供的材料列举了5大生态难题:农村水环境污染仍未根本改善,部分农村饮水安全未完全解决;全市2175个行政村,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到40%;农村生活垃圾在局部地区、尤其是一些经济较发达地区,乱堆乱倒现象严重……

  从更深层次看,杭州作为排头兵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面临重任。市环保局的最新资料显示,由于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相对滞后,造纸、纺织印染、化工、电力、建材五大行业分别占杭州市化学需氧量(COD)、二氧化硫(SO2)排放的91.5%和约68%。

  未来的城市发展更应尊重自然、尊重社会、尊重人。杭州市主要领导在多个场合强调,要认真贯彻省委精神,围绕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加快建设生态型城市

  构建附加值高、资源消耗低、污染少的生态产业格局,越来越受重视。在浙江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区(县)——杭州下城区,3年来“退二进三”搬迁工业企业95家,腾出空间发展起了金融、文创等现代服务业。区领导介绍,“十二五”时期,一方面全区服务业要加快从大到强,集聚更多高端产业、提升楼宇经济,同时服务业发展也要节能减排,要在更广范围内采用清洁能源、节能材料、引进清洁能源合同管理等科学机制。

  以一湖秀水闻名天下的淳安,今年下半年加大了扶持渔民上岸转产转业的力度,出台了十大新政,目标是到2011年底前,千岛湖水域除规划的300亩老口鱼种和200亩的科研网箱养殖之外,其余养殖网箱全部退出水面。

  生态保护意识在深化。在立志打造“全国最美丽城区”的西湖区,区领导表示,要把生态立区作为第一核心战略,不能把仅存不多的生态空间换成房地产开发,那样GDP上去了、财税收入增加了,但钢筋混凝土替代不了城市生态屏障。

  低碳城市的实践在推广。在江干区,规划入住近10万人的艮北区块,将打造成生态型“公交社区”,住宅、零售店、办公场所、开放空间与公共设施等均便利安排在公交核心站点附近,最大程度地吸引居民自愿放弃私家车,采用公交和慢行交通出行,社区还将构筑“林荫慢行开放空间系统”,实现人车分流。

  生态文明之于城乡统筹的重要地位进一步确立。在生态森林覆盖率逾76%,作为杭嘉湖重要优质水源供给地和浙西北主要生态屏障的临安市,多年来持之以恒建设生态市。市委书记邵毅提出,该市正以“绿色家园、富丽山村”建设为载体,加快统筹城乡发展,通过实施“绿新环境、绿色新产业、绿色新社区、绿色新文化”四大工程,让天目山下的新农村“村美、家富、社兴、人和”。

  ……

  学习为基,创新驱动,生态品质。

  一座善于内省的城市,必有开阔的胸怀吐故纳新,也将有一颗成熟的心,引领城市未来。当学习、创新、生态镌刻在城市发展蓝图上时,我们有理由相信,杭州,未来会更美好!


[ 复制本文标题地址 ] [ 发表评论 ]  
相关稿件
·杭州一蠢盗贼偷完东西 身份证掉在房东柜子里
·杭州到桐庐有城际公交了
·杭州西湖啤酒公司55%股权委托青岛啤酒公司管理
·杭州交管服务站下月起可补(换)领车牌
·徒弟扬名师傅有奖 杭州每年拿出40万奖励老手工艺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