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副食品市场同这里的小商品市场一样,每天有上百吨食品流向全国各地。无论哪个地方的食品安全警讯,都会绷紧这里的神经。为把住安全关口,这里每天都处于临战状态——
|
沈一帆 绘图 |
|
市场内检查人员正在例行核查商品“身份证”。 |
义乌副食品市场是超级庞大的国内副食品集散枢纽地,每天有数十万种副食品从这里流向全国;这里因此也成了监控食品安全的前沿阵地,一旦有任何的风吹草动,这里即刻要拉响警报,投入围剿问题食品的战争。
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
义乌“1311”工程在这里布下了天罗地网。每一件进出其间的食品都被赋予独特的ID,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敲敲键盘,分毫不差。据此展开锁定、追踪、监控、围剿,一个不会错,一个不会少。
数年来,没有哪种“危险”食品能侥幸逃脱。
锁定:鼠标一点,15家蜂蜜商铺一目了然
11月14日,央视新闻和《每周质量报告》,报道了我省部分企业生产销售“问题蜂蜜”。
节目播出半小时后,义乌农贸城副食品管理公司的副经理俞正义紧急赶到办公室打开了办公软件,在“商品备证查询”栏中输进了“蜂蜜”两字,鼠标一点,全市场2147个商位共有15家经营蜂蜜,然后又输入“万隆”等问题蜂蜜厂家,鼠标一点,显示没有要查找的物品。看到此,俞正义的心稍微放下一点。随后,他迅速拨通了摊位巡查员王晔春的电话,下达检查指令——明天早上8点,必须对市场内所有蜂蜜产品进行排查!
11月15日早上8时不到,蜂蜜经营业主王先生刚刚打开自家商铺,俞正义和另两位工作人员即进入商铺,仔细比对,看有无被曝光的问题蜂蜜批次。一家接一家,15家商铺经营着的上千种蜂蜜产品被他们全部查过一遍。
距央视曝光仅十余小时之后,俞正义已经可以胸有成竹地向市里相关部门通报:“义乌副食品市场没有发现问题蜂蜜产品!”
建筑面积14.8万平方米、2147个标准商位、2774家经营户、10万余种副食品品种、日均客流量约3万人次、日车流量2.2万车次,义乌副食品市场是浙江最大的副食品市场之一。全国各个产地的副食品都在这里有备货,同时,每天又有上百吨商品从这里卖往全国。流通量如此庞大,但据义乌市工商局工作人员介绍,副食品市场运行数年来,这里没有发生大的食品安全事件。
每个商品有一个ID身份认证,给追查带来了方便。俞正义说, “由义乌农贸城、义乌市工商局联合开发研制的商品准入管理系统,收录了市场内所有上市食品的全部信息,没有一个遗漏的。”只要在系统“商品备证查询”中输入产品名称或生产企业等任何关键词,就能在短短几秒钟内,从十几万种副食品单品中筛选出你需要的信息。
追踪:问题鸡蛋、“三聚氰胺”巧克力被围剿
半个月前,市场内经营户李先生就曾被电子眼盯上,被追踪了一回。11月13日,从他的商铺流通出的一批“乡巴佬”鸡蛋,一些外地消费者在购买以后发现保质期有问题,工商部门也开始介入调查。11月16日,市场管理人员来到他的店铺,李先生向他们提交了进货凭证和厂家的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商品单品检验报告。三天后当地工商部门查明保质期是厂家的问题,对生产厂家追究了法律责任,进行了罚款。11月20日,李先生收到了管理部门的通知,免除了他的法律责任,虽然交了一笔罚款,但这已经属于从轻处罚了。
“幸亏所有的证件都齐全,所有的环节也清楚,这样我的罚款就少了许多。”记者在义乌副食品市场采访的时候,经营业主李先生仍对半个月前发生的事情心有余悸。
无独有偶。经营巧克力的摊主张先生也经历了惊魂一刻。
11月23日,有媒体披露最近有天津和广东的两种巧克力产品被通报三聚氰胺超标。张先生回家一看自己的进货清单,一种天津的巧克力产品赫然在列,他当时就傻了眼。三聚氰胺现在可是“全民公敌”。
说时迟那时快,就在张先生得知消息后不到半小时,市场的管理人员就已经赶到了,一进门就直接说明要检查天津的问题巧克力。哪壶不开偏提哪壶!随后,管理人员对这种品牌的巧克力进行严密排查,一块也没放过。一个小时后,告诉张先生,他货架上的巧克力虽然与问题产品是同一厂家,但不是一个批次。排除险情!
“幸亏产品的流通链条一目了然,批次清楚,可以一查到底,否则我的产品不可避免地要遭遇下架的命运。”谈到这次不同寻常的经历,张先生有点庆幸。
在这两起事件中,义乌首创的1311食品准入工程(简称1311工程),即1个商品准入管理系统,3张证件(营业执照、生产许可证、商品单品检验报告),1张商品索证明示卡和1张备证标注,对于证明商品的“清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2008年10月,义乌副食品市场进驻义乌农贸城后,设立食品准入管理办公室即全面实施了1311工程,严格把关食品流通渠道,捏紧了进出两头。即只要进入这个市场,每一件食品都必须拿到准入证书,从这里流出去的所有物品通过销售台账进行登记。使整个流通链条都有迹可查,百分百地掌控。
监控:植物奶油事件,凸显添加剂问题
“这是我们刚上的新货,巡查人员已经把三证交给食品准入管理办公室制作商品索证明示卡。店里一进新产品,就要向食品准入管理办公室提供相关证件,办理明示卡,证件不齐,新货就不能上架。”11月28日,在义乌副食品市场1637号商位上,经营户杨小荣指着一款新上市的食品添加剂说。正在选购食品添家剂的山东客商王女士则正仔细查看商品索证明示卡,上面登记着产商名称、商品名称、证件有效期等信息。
“最近媒体不断曝光植物奶油等的添加剂问题,现在批发这些货都格外谨慎。这里所有物品都有正规厂家的质量合格证书,其他信息在明示卡上也都写得明明白白,可以放心购买。退一万步说,即使出了问题,到底是谁的问题也一目了然。”多年经商的王女士认为,这个副食品市场里的东西让人放心。
为把好食品准入关,食品准入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每天都要进行巡查、抽查、盘查。“工作人员每天都来,有时一天要查好几次。”杨小荣说。除了日常检查,义乌副食品市场管理部门还对当季热销产品进行动态专项检查。
巡查员王晔春每天上班从早上8点至下午5点,每天检查200多个商位,商铺里琳琅满目的上万种商品都需检查。“天天都查,自己管区内有什么商品心里都有数。”王晔春说,走进商位看一眼,差不多就能发现经营户有没有进新货。“每天既有巡查,也有抽查,就会形成一定的感觉,一些商品凭感觉就能判断出来是不是新上架的商品,再仔细一看一般八九不离十。”
同时,比巡查员肉眼更厉害的是商品准入管理系统的“电子眼”。记者在市场办公室也体验了一下这“电子眼”的威力。记者在键盘上随意敲出一个商位号,商品准入管理系统马上显示出该商位经营的所有副食品单品,每个单品前方还亮着一个指示灯:绿灯表示所有证件有效;黄灯预警,表示有证件将在一个月后过期,这时,市场巡查员会采取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提醒经营户向生产厂家重新索证;红灯表示证件过期,巡查员即会上门重点检查这些过期食品是否下架,若经营户不配合,工商执法人员将依法采取惩罚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