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第十个全国法制宣传日。
时间的脚步总是匆匆,历史的长河依然悠悠。转眼间,我省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已经历了25个春秋。
25年,波澜壮阔。从“一五”普法到“五五”普法,从大中城市到偏远农村,从机关学校到厂矿企业,从东海之滨到金衢盆地,从“把法律交给公民”到建设“法治浙江”,这是一次全省人民共同参与的普法实践。
25年,春华秋实。全省1亿2千万人次接受了普法教育;基层依法治理单位总数超过20万个;近99%的村开展了“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荣誉称号。
“法治是最有防治力、约束力、强制力的手段。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良好的法治环境作保障。普及公民法制教育、形成全社会法治风尚,对于良好法治环境形成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省委副书记、省普法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夏宝龙字字铿锵。
2003年5月6日,平湖市普法讲师团为外来务工人员举办法律知识讲座
干部群众走上街头用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宣传法规条例
25年,从容不迫
卢希,上虞市司法局法制宣传科科长,全省普法战线上屈指可数的“五朝元老”。“想当年,老百姓对法律的陌生让人吃惊。”1985年,22岁的卢希被抽调到上虞市普法办。她至今记得,那时有个小伙子把别人打伤了,民警来处理时,小伙子还理直气壮地说:“打一顿不是很正常的事么?怎么还要赔偿?要不让他也来打我一顿好了!”
1985年2月,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同年12月,省委省政府印发了《浙江省普及法律常识教育五年规划》。浙江的普法宣传教育就此拉开序幕,全省司法行政部门承担起了这一历史重任。宪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这是一次全民法律知识的启蒙教育。
1988年8月,温州苍南县农民包郑照因不服县里有关部门强行拆除其房屋的处罚,一纸诉状将县政府告到了法庭。这是全国首例“民告官”案件。
官司虽以包郑照败诉而告终,但公民权利和法律意识的朦胧觉醒,被各方解读为该案最大的赢家。
楼献是包郑照当时的代理律师。如今,57岁的楼献已经是位知名律师,翻看当时收集的剪报,他依然一脸兴奋。他说,千百年来老百姓习惯了拦路喊冤,而包郑照的案子开启了一种合法、理性的维权方式。
25年,从容不迫。从宣传车大喇叭到广电网络、从板报墙报到讲座演出、从青少年到农民,随着普法工程的推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日益提高。1990年至2009年,全省法院共受理一审行政案件5万多件,平均每年增幅达40%。
法律意识的提高,推动更多的人积极投身到普法工作中去。如今,1万6千多个义务普法宣传队遍布全省,6万3千多名普法宣讲员和联络员走街串巷,3万多名法律志愿者就在你身边。
25年,厚积薄发
“二五”普法之后,各种专业法律知识,尤其是经济法律知识开始在浙江这片土地上播撒。南存辉和朋友在温州创办了一个家庭作坊式的企业,之后历经革新。
“1982年,《宪法》明确了个体经济的法律地位,就是给了我们一张准生证。”南存辉说。如今,他是正泰集团公司的董事长,拥有几亿美元资产。
浙江的民营经济自扬帆起航以后,几乎一帆风顺。然而,一场考验悄然而至。
2008年岁末,全球金融海啸袭来,浙江在这场惊涛骇浪中呛到了“海水”的苦涩。2009年一季度,浙江经济增幅仅为3.4%,这是浙江改革开放以来季度增幅的最低纪录。
省司法厅、省普法办审时度势,立即组织开展“送法进企业”系列活动,以增强企业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能力。
一批又一批连夜赶制的《应对危机公司治理法律百问》法律辅导读本,分发到各中小企业;559场“送法进企业”活动,352场法律咨询,120多场防范和化解危机法制讲座在全省推广开来;112场律师公证服务企业巡回宣讲报告会,为企业经营者送去了科学的经营手段……
2009年,全省律师对9118家企业开展“法律体检”,向企业发放风险提示函1万余份,发现企业各种风险和漏洞2100多个,出具法律意见书4086份,为企业消除了大量潜在的法律隐患。
用《公司法》等法律来规范企业制度,用《合同法》等法律来构建诚信体系,用《商标法》等法律来保护企业的各项权益……目前,全省有90%的县(市、区)部署开展了“诚信守法企业”创建活动;100%的规模以上企业开展了“依法治企”活动;先后有823家企业被授予县级以上“诚信守法企业”创建先进单位称号。
25年,厚积薄发。从正泰起诉施耐德专利侵权案,到通领科技集团境外告倒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法律的全副武装下,转型升级的浙江经济春暖花开。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为536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
省司法厅厅长赵光君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服务经济建设中,具有保障性职能和建设性作用。整合职能资源,发挥职能优势,打好法制宣传和法律服务“组合拳”,在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服务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练就过硬本领,才能更好地展示普法工作的价值和作用。
25年,励精图治
“你可以加大处罚力度,但不能再另外收费,因为那样就变成双重收费了,对老百姓是不公平的。”今年9月28日下午,浙江省试点交强险费率与严重交通违法行为挂钩听证会上,崔盐生直言不讳。
今年71岁的崔盐生,是省内有名的“听证会专业户”。从2000年退休至今,他已参加了大大小小数十次省级、市级的听证会。
从邀请公民参加听证会到旁听人大常委会会议,从网上征集立法建议到人大代表上网听取意见,普法在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实践中,步步深入。
二十一世纪,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们权利意识的提高,让越来越多的矛盾凸显出来。“四五”和“五五”普法期间,普法的内涵逐步扩大,依法治国成为主旋律。2002年以来,省委相继作出建设“平安浙江”、“法治浙江”的重大决策。
2008年,浙江省率全国之先,开展“省管干部闭卷法律考试”。当年11月,1142名省管领导干部集中参加闭卷考试,考试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到97.8%。随后,省市县三级组织137场领导干部闭卷法律考试,42681名各级领导干部参加考试。
备考期间,时任海宁市市长的沈利农在外出差。但他特别约定时间与市司法局法制教育科科长李枫宇通话,求教法律问题。“电话打了1个多小时,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市长向科长请教,让李枫宇至今难忘。
赵光君说,领导干部历来是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和法治观念,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贯彻实施和“法治浙江”建设。
“五五”普法中,农民首次被列为重点普法对象。台州方林村村干部网上晒权利清单、临海的一些妇女儿童也成了村务监督员、杭州借助律师力量推行“民主法治社区”建设……目前,全省有474个村(社区)被授予省级“民主法治村(社区)”称号,50个村被司法部、民政部授予“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
25年,励精图治。从1324个政府律师顾问团随领导下访,到2万2千多个行政村聘请了法律顾问;从律师进村进社区,到7万余件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全省刑事发案、群体性事件、信访总量逐年下降。